我把這部小說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其實早就已經寫完,但是一直在邊修改邊更新。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將近兩個月,終于全部更完。
有文友問,這是你的真實經歷么?亦假亦真吧。她們的身上有我自己的影子,也有周遭人的影子。寫文的人很難完全撇開自身經歷來寫,多少會涉及到自身生命中的種種。
說說小說中的幾個中心人物。
洛玫,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并非完全虛幻,她是我有段時間過于理想化時的一個極端版,過于理想化,有點脫離現實,所以我忍痛,把她寫死了。但無疑,這本書里,我最偏愛她。
蕭雅,應該說她身上較多的投射了我自己的影子,但也有部分是虛構的。她是我試圖在理想與現實間找尋平衡點的一個人物,因此是中心人物。我有段時間很憤世嫉俗,覺得難融于世,覺得他人并不能夠理解我,覺得孤獨絕望。但我不想活在想象中,像海子一樣只在文字中溫暖。我想在現實生活中仰起臉來對生活微笑。我想做個明媚如春的女子。因此小說中的蕭雅歷經種種終于找到自身的目標,終于得以內心安樂。
陳沉,他是我看安妮寶貝《蓮花》(這本書我看了五遍,是我迄今為止最偏愛的一本書)時,突然跑到我腦海里的,他如同善生一般,本質純良,但都在母親嚴格苛刻的影響下壓抑克制,我同情他,然而也并沒有刻意給他安排完滿的結局,就讓他一直守護著洛玫吧。本來就是缺愛的人,哪能有那么多的愛分于不同的人。
張小凡。這有一個現實的原型。是一個鄰居。他們家住著一個大哥哥,他的英語很好,每次我經過他們家的時候都能聽到一口純正的英語,我原本以為,他日后一定會大有作為,可是他念完大學后又回來了。我眼看著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年日益變得頹唐甚而安于現狀,他的眼睛里再無光芒,背也變得微微有些駝,那一刻,我告訴自己,畢業后,我絕不能讓自己有一天變成這樣的模樣。因此小說一開始我就是以張小凡出場,也以他結束。他無疑是小說中比蕭雅還要重要的主角。
這部小說是大學四年所思所想的一個總結,我在高中的時候跟一個男生說過,大學,我會寫一本書,現在,我做到了,盡管沒有出版成書籍是最大的遺憾,但至少如同一本畢業錄一般,做了這樣一個青春的收藏。大學四年的所思所想所悟以及所看過的大部分的書,有所收獲的課堂,都在其中。
我不只一次的提到過此書歷經三年半左右的時間寫完,不是想炫耀自己多么厲害,而是想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文字時代,能有人認真的看待這部小說,它也許有稚嫩的地方,但無疑相比于很多網絡上的文字,更有真實性,更有血肉性,也是我嘔心瀝血夜以繼日創造出來的,我希望有緣讀到的朋友能從中有所感悟,特別是一些剛讀大學的學生,通過這部小說,我希望他們能夠拂去心頭那層迷霧,多多思考,不要像張小凡一樣逃避。
最后,感謝幾個為數不多的文友能夠從開始一直看到結束,第一次寫小說的人有這樣一個通病,就是文章有些慢熱,前期劇情不是那么很吸引人,但我相信只要你認真閱讀,還是會有驚喜發現。再次感謝這幾位文友,你們給與我繼續創作的巨大動力。
? ? ? 以后的小說可能會更注重內在的思考,情緒的起伏,波濤洶涌的掙扎,充沛的激情,將這部小說完整的看下來的文友,可能會發現,我比較擅長這方面。 故事性連貫性方面短期應該不會嘗試,因為很難,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不想寫出來的作品自己都不認可,那就沒什么樂趣了,會偏離了寫作初衷的,我不是一個多產的寫作者。
【看過小說的朋友,請留言說下你們的感想,我在構思新的小說,除卻《深海之淚》之外,還在構思一個長篇,同樣會花費大量時間,還是更偏愛長篇,能夠更多的展現自己所想表達的。十分想聽聽大家的建議和意見。畢竟自己的缺點自己是比較難以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