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20191006#《論語新解》秦伯篇、子罕篇、鄉黨篇、先進篇
一、為人論世篇
1、"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天下有道,就出來從政,無道就隱居。個人在學問信念操守,以及入世的態度,在我們面臨人生抉擇時,能夠提供正確的指導。孔子講述的是為人的進退之道。
2、"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孔子很少談論功利,卻相信天命,贊許仁德。多講天命,是宿命論,但降低人們對財富的熱望,孔子不反對求利,但是反對見利忘義。
3、"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憑空臆測,不武斷絕對,不固執拘泥,不自以為是。人生四誡,人生每一步都是長久的堅持和習慣的養成,慢下來摒棄那些臆測、固執、武斷自我,和自己的心靈合拍,從容到每一個舉手投足之間。
4、''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人也。"孔子深信天道,了知自己的命運,這就是他的天命,"天"賦予你的生命同時也賦予你某種個人要完成的使命,人感知天命,發揮自己才能智慧,回應并完成上天的使命,成就自己的圓滿。
5、"待賈而沽。"孔子積極入世的強烈愿望過猶不及,過則為功利主義,孔子則是渴望盼到伯樂,能找到"識貨"的明君建功立業。
6、"可以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可以共學之人,未必走共同的路,走共同的路,未必依禮而行,事事依禮而行,未必可變通靈活處事。人生的道路上能相隨相伴之人,越來越少,幼年時的玩伴多,青壯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不錯了,工作以后事事想到一起的朋友,就越發的少了,珍惜一起相伴的朋友和知己,這是人生難得的財富。
7、"孔子于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孔子擅長交際,特別重視說話的場合和對象,日常生活中多洗耳恭聽,不夸夸其談。在酒桌上,不談論大事以及過于沉重的話題。在會議上發言論據扎實,言語要慎重。
8、"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孔子罕言利,禮貴為車馬,但也不拜謝朋友,孔子重情而非錢財,孔子的交友之道是坦承相待,將利害關系摒棄在外,二是講原則,不過多介入對方的生活,不強人所難,擇友前認清為人,巳為好友,好好經營友情。
二、治學篇
1、"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學習上怕追趕不上,學到了又恐丟失,真正求學的人,永遠在學習的路上不知滿足,用自己的努力換來學問,又時常加以溫習,唯恐自己淡忘,常溫故知新。
2、"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任何人也不可能對所有全知全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孔子"叩其兩端而竭",抓住問題的兩頭,研究到底,體現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三、耳熟能詳篇
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安分守己的管理模式,名正言順方能處事,不行僭越之事。
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日夜不停留。
3、"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年輕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們將來趕不上現在的人們呢?
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一個人能否守住自己的志向,完全在于自己,成也由己,敗也由己。
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柏木雕比喻一個人品格志向,堅定不移,經得住考驗。
7、過猶不及
8、"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
子路的修養造詣已經升堂,但未入室。
9、''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吃飯不因米精便多吃了,食肉也不膾的細便多食了。孔子孔子健康的飲食之道。
"食不語,寢不言"。
吃飯時保持安靜,可以供飯菜細細的咀嚼,睡覺的時候不言語。
四、敬畏篇
"未知生,焉知死"。
注重現實,活在當下,對生都知道的不清楚,哪里知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