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對接近150人的腦部組織內幾千個基因進行檢測之后,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節律基因的活性會隨衰老過程發生變化,這表明衰老會導致新的生物鐘形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上。
24小時節律控制著幾乎所有的生理過程,比如睡眠循環,代謝,警覺與認知,這些每天都在發生的節律模式受到一些特定基因的調控,而幾乎所有細胞中都有這些調控基因的表達,但是對于人類大腦的研究一直較少。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大腦傾向于早上進行復雜的認知任務,而在白天內其他時間這種能力就會變差。我們也知道節律會隨衰老過程發生變化,這導致老年人在早上醒得更早,睡眠時間更短,體溫的調節能力也更差。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46個沒有精神疾病史的人類腦組織樣本進行了檢測,他們根據組織來源的年齡是否小于40歲或者是否大于60歲進行了分組,利用一種新的統計學方法對前額皮質內幾千個基因的節律基因活性以及表達情況進行了分析。
研究人員共發現235個核心基因,組成了前額皮質的分子生物鐘。作者表示:"正如我們所預期,年輕人所有經典的生物鐘基因都有正常的節律變化,但是老年人的腦組織中許多生物鐘基因都出現節律紊亂,這或許可以解釋老年人在睡眠,認知以及情緒上發生的一些變化。"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研究人員在老年人的腦組織中發現了一組基因獲得了新的節律特性,他們認為這一信息或可幫助開發治療隨衰老出現的認知和睡眠障礙的方法。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將利用動物模型繼續探索大腦節律基因的功能,同時也會在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中檢測是否存在相關基因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