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0點多,像很多真球迷偽球迷一樣,我躺在床上“補覺”,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歐洲杯“德意大戰”。畢竟有點興奮難以馬上入睡,來刷下朋友圈吧。
偶爾看到有人轉發的發布于優酷“《燕園情》阿卡貝拉版MV—北京大學阿卡貝拉清唱社”。(歡迎瘋狂轉發MV,以及本文(^_^))
隨手點開來看,并沒有什么期許——應該就是用人聲代替伴奏的版本吧。誰知,一聽,就愛不釋“耳”(耳朵說,你放過我吧?。?br>
發布短短一個小時,點播量超6000(發文時已接近30000,目前仍在增加中),還在這樣一個大戰前夕。也不奇怪,我就聽了不下十遍。那一刻的興奮,欣喜,幸福,已完全超越了對大戰的期待(好吧,我是個偽球迷)。
對于《燕園情》這首歌,正如十八年前參與創作的安然師兄所言,我們的心情是糾結的。北京大學歷史上,也有過準校歌,不過,建國后,北大官方至今并未發布過校歌。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有大典,也有匯演,當時的核心“長者”還會親自演奏《光明行》,因此,沒有正式校歌這件事,就有點尷尬。
為了應景,北大在全球校友范圍征集歌詞,并未太中意的,最后就選了周保平校友創作于1952年的詩歌《燕園情》,請孟衛東先生重新作曲編配,由北京大學學生合唱團進行了首演。(安然師兄口述歷史,如有更確切詳實史料,請與作者聯系)
但畢竟是應景之作,編曲略顯倉促,全曲風格偏進行曲,激昂有余,激動不足,配以較有年代感的歌詞,竟有點像口號了。估計北大官方也有自己的顧慮吧,所以,《燕園情》重新編曲后,雖已傳唱了18年,卻始終未被認可為校歌,至多冠之以“代校歌”吧!這個版本的《燕園情》,我們非常想愛,卻始終難以深愛。(此版本的效果可參考北大畢業典禮現場演出視頻http://www.iqiyi.com/w_19rt7o1nxx.html)
昨天下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畢業典禮現場,在微信組里,還和安然師兄再次提及《燕園情》改編事宜,腦子里也快速“涂鴉”了阿卡貝拉、rap、京腔幾個版本,沒想到,幾個小時后,北京大學阿卡貝拉清唱社改編的阿卡貝拉版就這樣出現了。
因為是無伴奏純人聲,所以,前奏就改編成了舒緩深情而極富和聲層次的引子,而且,一上來就配以“燕園情,千千結,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歌詞提要主旨(這也是網絡時代行文的一個重要特點)。百年講堂,聚光燈下,七位少年,深情歌唱,一下就把耳朵和心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已化身為其中一個,重回年輕的舞臺。
隨著一個戴眼鏡的小胖紙男生“te,te,te,ci~”的一小節間奏提速,主歌正式開始。
“紅樓飛雪,一時英杰…”,沙灘紅樓,Sunday昊樂團首先亮相,主唱小帥哥很陽光,不過,也許是因為我自己是bass吧,當若有若無卻又無處不在的“把動把動動動”溫暖開來的時候,幾乎是幸福的要落淚的——離自己上次充當“把動動”應該有十多年了吧,還是和北大的小伙伴們一起;“憶昔長別,陽關千疊…”,未名湖畔,Vocal Booth人聲樂團,看著像是來自各國的亞裔留學生,漢語發音未必純熟完美,小動作帶來的魅力卻是十足的;圖書館前,“來自江南塞北”的Paca人聲樂團,神似小剛(周傳雄)的小男生聲線雖不剛硬卻很純澈,和小伙伴們一起“走向海角天涯”;而課堂內外,iScream人聲樂團正“用青春完成作業”,除了講臺前的主唱,課桌間的輕聲細語“交流”毫無違和感,還恰到好處,增添幾分色彩;移調之后,主歌再次響起,Wake-Up人聲樂團致敬于蔡元培像,仿佛是點贊蔡校長喚醒了北大的靈魂與精神;新太陽中心,在非常有質感的女中音主唱下,SEAbling人聲樂團“收拾山河待百年約”;伴隨著清脆的擊掌伴奏,六個場景,六個人聲樂團,純和聲就這么擊打我的耳朵和心,寥廓,縈繞,天籟,隨后六個場景和六個人聲樂團如群星般匯集到一個畫面,正如初見時的“江南塞北”,暫別后的“海角天涯”,但又不是傷情的訣別,劃過再遠的天空,仍有無形的向心力在牽引,也許,這就是“燕園情”吧;北大西門,藍底金匾,Acatrue人聲樂團身著學位服,“巨木成林”,準備成為棟梁之才;最后,“燕園情,千千結,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再次響起,只不過,百年講堂的七位少年,已于草坪匯聚成七個人聲樂團,用歌聲,唱出對母校的深愛,唱響青春的誓言。
除了百年講堂和匯聚草坪,MV的其他場景,始終采用了自媒體常用的普通視角,選取了自媒體常拍的熟悉場景,非常到位的表現了阿卡貝拉人聲樂團(一般在4到8人)的特點和魅力,同時,給欣賞者一種親臨其中的親切感,仿佛就像自己街拍的一個作品。
48位小鮮肉、小美女,沒有網紅的“驚艷”和“完美”,他們的年輕與純凈,正如他們年輕與純凈的聲音,年輕與純凈的眼神,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和他們相比,我們已經不再年輕,不過,正如Yixin師妹轉發時所寫的“時代變了,但和聲的魅力永遠不會變”。愛音樂的少年,是美麗性感的,我愛你們!
所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正因為是純人聲,暖暖的溫度感,帶來穩穩的小確幸,也就是今年畢業生代表發言里所說到的“人情味兒”。
我們倡導家國情懷,我們并不想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同時,我們不能忽略“人情味兒”。人性的啟蒙,正是藝術和文化萌醒的啟明星,做一個“現代人”,“文明人”,“社會人”,是我們向往成為人才和棟梁之前,需要繼續學習和思考的。
祝已經畢業的我們和正在畢業的親們,安好,幸福。
2016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