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慶幸的是,現在有緣讀到《終身成長》;遺憾的是,沒有早點遇到《終身成長》。
本書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撰寫,作者經過實證研究發現,人的思維模式分固定型思維模式與成長型思維模式。持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急于一遍遍地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們害怕失敗。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相信人的基本能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培養;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特點,每個人仍然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和成長。這種思維模式,使人們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戰的時刻,依然可以茁壯成長,因為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認視失敗為成長的有意義的插曲。
在教學實踐中,我有時會對某些學生缺乏“執行力”不太滿意:明明老師的經驗證明這個方法是有效的,明明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提高成績,你為什么就是不照做呢?看了這本書后,我就想,如果這個學生的思維模式是固定型的,他就可能認定自己根本就學不會——比如學不會背書,學不會作文,等等。也就是說,他認定所有的努力都沒有意義或意義不大,自然而然地,最終他就放棄了努力。
如果是這樣,就太可怕了。
而本書傳遞的喜訊是:人的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一個人可以塑造自己的思維模式,借此實現持續的成長,獲得真正的幸福。
也許,教師本人先要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避免給某些學生貼上“懶惰”“不上進”的標簽,避免“恨鐵不成鋼”式的批評,同時要用非常的耐心去幫助學生對抗固定型思維的干擾,并塑造成長型思維。所謂教育要給被教育者帶來希望,是不是也可以這么理解呢?
親子教育亦如是。
如果認可成長型思維的價值,如果希望自己能成為高效能教師或父母,則可以讀讀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