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
回歸經典,就是回歸讀書本身。
在我接下來選取的作品中,有些是初讀,有些是很早以前就讀過的東西,只是如今再讀時很有些感觸罷了。
而讓我有所感觸的也并非全只是作品本身而言,很多還是因為作者本人,因為大多經典的作品和作者本身是密不可分的,他們早已融為一體,作品的經典很大一部分也正是與作者這個人本身的學識、品性以及他的成長生活經歷有很大關系的。
我接下來選取的這幾本書并不小眾,甚至很多還是廣為傳頌的經典中的經典,大家也不要覺得失望,因為它們對于我的感觸是切身重要的,其中有關于我們對愛情的感受,也有對人生的感悟。
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為什么首先會介紹這本書呢?
因為它對我的感觸在這個2017年可以說是極其大的。
關于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我想應該不用我多說了吧!
官方式的介紹就是小說全景式描繪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國的城鄉生活。
用我們的視角來看其實主要就是描繪了農家子弟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以各自的方式闖蕩生活,經歷著愛情、人生的嬗變……
曾經風靡一時,激勵了一代人對抗苦難,走出困境,足見它的偉大。
可惜這樣偉大的作品我卻是在今年暑假的時候初讀的。
還是我弟弟推薦我讀的,他今年剛高考完,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海軍軍校。
讀完之后,我第一個跑到腦子里的念頭就是為什么我沒有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如果我在大學畢業前讀到它,如果我在高考前讀到他,或許我的人生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
因為我的弟弟親身體驗、現身說法,這是他覺得最感動他的一本書,因為正是這本書讓他很早以前就對人生有了清晰的規劃,并且為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終于這本書改變了他的整個人生。
是的,在他這個正是最應該瀟灑不羈、桀驁不馴的年紀時,他早早為自己定下了考上軍校的目標,這樣的自律促使他在近乎嚴苛的軍校生活里居然樂此不彼。
我為我弟弟驕傲,他是我的一個榜樣。
二: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是看了他最負盛名的《百年孤獨》。
這兩本書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我之所以會買這本書,正是因為馬爾克斯自己表示這是他覺得自己寫得最好的一本作品,是他發自內心的創作。
本書講述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故事,展現了種種不可思議的愛情和愛情的不可思議。
《紐約時報》對這部作品的評論是: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說實話我讀這本書并沒有感受到多大的愉悅,字句的冗長讓我一度想放棄,讀完后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放棄,因為它帶給我的感動是無以復加的。
也許是因為對愛情的同樣的真摯與熱烈,我很能感受到主人公在苦苦等待愛情的整半個世紀中的那份癡迷與震撼人心。
它讓我想到了我自己的愛情。
我想,愛情的偉大之處正在于給予了我們無限的勇氣和對未來的信心。
我在2015年底終于結束了我的七年愛情長跑,在父母的強烈反對下,我長這么大第一次敢于奮力與他們對抗。
那種無以言表的勇氣和力量是我從來不曾有過的,而這一切正是愛情所賦予我的。最終我成功贏得了這輩子最重要的一場戰役。
愛情就是這般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健康的愛情更是能夠健全我們的精神世界,讓一個人變得勇敢和積極起來。
三、四:魯迅與老舍
要讀近現代中國文學,這兩座大山是絕對不能跳過去的。
對于他們,我是既愛又恨,既熟悉又陌生的。
懷想學生時代,他們是我的噩夢,我從來不曾愛過他們,我讀不懂他們,更讀不出他們的好。
而如今轉換成教師身份的我,重讀兒時他們的經典時,我不敢說讀懂了他們,也不敢說真的就讀出了他們的多少好來,我的文學素養其實還遠不能及此的。
但是,我真的開始愿意去了解他們了,然后我也真的慢慢地讀懂了他們作品中的些微感觸了。
懷想兒時讀到的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我當時讀到的真的僅僅就只是他快樂的童年生活,我那個時候就會想這樣的作品究竟特別在哪,為什么能被國人這般推崇?
我也曾有過快樂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絲毫不亞于魯迅先生,我想這是小時候我唯一可以與他產生共鳴的地方,也是現如今在我的學生面前讓我感到備受自豪的東西。
如今當我轉換了身份,飽受歲月的洗滌后,當我再一次讀到他的那些曾逝去的美好的孩童生活時,我也終于又想起了我那曾經多么天真美好而又永遠逝去了的青春童稚。
我想我開始慢慢地能讀懂他了,只是想要讀懂他真的太難,需要時間的積淀。
所以長大后的我們再去讀讀他的作品,我相信你一定會認識一個全新的他,一定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啟迪。
在此,特別推薦他的《故事新編》,因為他的其他很多作品與世事都太過緊密,離開了那個背景,確實理解的感悟會弱化很多,但是這本作品就會好很多,比如像《補天》這類,讀完你真的會被他那種不可思議的想象力而折服的。
另一位讓我并列推崇的是老舍先生。
他們給我的感覺都很相像,不過相較而言,魯迅先生可能更加嚴肅點,而老舍先生則要顯得平易近人的多了。
看咱兒時的他的作品,《貓》、《母雞》、《北京的春節》、《濟南的冬天》……多親近,多平和啊!
后來,當我了解到他在晚年的生活際遇,他自殺前的悲涼凄慘的遭遇時,我再看到那些兒時的他的平和的作品時,我的心便久久都不能平靜了。
后來,我又讀了他的話劇,最有名的《茶館》、《龍須溝》等,以及《駱駝祥子》、《月牙兒》等小說時,我才真的對這個人又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和定義了。
我最愛也最讓我感到痛心的他的作品是他最后的一部長篇小說《正紅旗下》。
那是老舍先生的自傳,也是他的遺作,一部還遠遠未完成的巨作。
有評論稱:“《正紅旗下》可能成為老舍先生最偉大的作品,如果先生有機會將其寫完的話。”
可是再也沒機會了,當先生決定沉下太平湖之際,我們就再也看不到它的完稿了。
遺憾!痛心!
五:曹雪芹《紅樓夢》
對于這本書,我不準備過多的介紹了,因為根本無需我多加介紹和推薦,我自己就是不斷地被身邊的人各種推薦著。
它國學經典的價值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它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也有人稱它為“寫作的百科全書”。
很多人都說,學寫作你可以不看任何技巧書,但不能不看《紅樓夢》,學寫作,一本《紅樓夢》足矣,可見《紅樓夢》的珍貴之處,可見曹雪芹的偉大之處。
對于這本書我初讀時還很小,甚至當時看的可能還是修訂版的,總之到目前為止,原版我還幾乎沒有完完整整地看完過。我自詡熱愛文學,熱愛看書,可這卻著實是令我蒙羞的一件事。
總之,現在我已經是著手在看了,因為我和大家一樣,我也相信很多熱愛文學的朋友,看書并不單純只為欣賞,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純屬地運用寫字,寫出自己的作品來。
所以,這本《紅樓夢》真的我們非看不可,它是半文言的,看得其實一點都不累,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它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被它的高深莫測所嚇到。
因為我們不是紅學大師,不用去細細深究它的所有高深的思想,就算想也是白搭。
所以,去讀它吧!它是經典中的經典,弱水三千,只要采擷我們所需的幾瓢飲就已經夠讓我們在學習和寫作的道路上受用不盡了。
無戒90天訓練營第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