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長期單一模式的生活,都是對自己犯罪。明知有多項選擇的權利卻不去主張,更是錯上加錯。
1
這個世界對女性的要求從來不低。
穿衣打扮得稍微漂亮一點,會被認為“搔首弄姿”;不愛化妝,又會被批評“沒有女人味”。嫁了個有錢人,會被質疑“拜金”;30歲之前沒有結婚生子,又會被社會詬病為“大齡剩女”……
最可怕的是,一旦結婚生子,女人們便要同時兼顧孩子、家庭、工作和自己,分分鐘用生命在打拼,稍不留神還會陷入丈夫出軌、事業斷層、身材變形等等猝不及防的漩渦之中。
2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傳統為人妻母的角色框架,已經被偷偷加上了經濟獨立、又能把孩子教養好的辣媽角色。如果說哪一句話會是壓死媽媽最后一根稻草,一定是:‘別的媽媽都可以,你為什么不可以!’因為這句話充分引發了女性對自我價值感的自卑情結。
社會太在意女性的價值,而“媽媽”的價值定義時常被建立在老公與孩子的成就、以及所擁有的財富。當一個媽媽執著或迷失于自己‘女性的價值’時,總是會非常痛苦,因為她必須面臨家庭、朋友和社會各方的質疑:你要做什么去?母親才是你的第一要務,經濟獨立才是你最好的防身符。
生孩子雖然代表媽媽邀請新生命加入自己未來人生的冒險,但他們是黏人的伙伴,因此人生藍圖難免必須考慮他們的存在。這是一個責任,但,絕對不是一個媽媽生命‘唯一的’存在方式。
3
作為媽媽,也應該選擇自己身為人的價值——與其他人連結的方式。與家庭的孩子連結多一些?還是多投入社會一些?即使與‘幾個’孩子產生關聯,媽媽也應該能夠為自己思考,不再交給社會風氣、親友、假想中會孤單的孩子,或是對年老疾病的恐懼做決定。女性能真正重視自己生命的存在,勇敢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教導出勇于面對未來的新一代。
工商業的社會,一個人的價值漸漸地建立在其‘所擁有財富’,而不是在他‘做了多少事’。因此,在這樣的標準下,一個每日工作十小時的藝術家會比每天炒房地產弄得民不聊生的富豪還缺乏身為人的價值。我們心知這是錯的,但很不幸,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看人。
但是,社會怎么看又如何,自己怎么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打扮能讓你自信,如果孩子能讓你快樂,如果家庭能讓你滿足,如果事業能讓你安心,為什么要顧忌不相干的人?
喜歡就好好喜歡,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把生活過成你想要的樣子。
1.唯獨是你不可取替
↓
回復“晚安”,可收到女王給你發的睡前情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