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本書上讀了這樣一個故事:哲人指著一塊荒地問:怎樣才能把這塊荒地變成良田呢?有人說:火燒。哲人否定了,明年春天野草又雜生遍地了。有人說:鋤掉。哲人否定了,過幾天草根又要發(fā)芽了。有人說:翻一遍地。哲人又否定了,過幾天野草還會長出來的。這時有人說:在這塊荒草地上播種,讓其長出莊稼。哲人點頭肯定了。
讀完故事,我的感想是:若你覺得人生,就像荒蕪的田地一樣,一事無成,感到迷茫難過,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內(nèi)心雜念太多,被生活的洪流裹挾著,不知人生去向何處,那么需要做的就是清除內(nèi)心的雜草,樹立有價值的目標,并努力實現(xiàn)。
其實很早就知道這個故事,特別雞湯,真有道理,有智慧。
可是我卻忘記了,小時候農(nóng)村老家,父母就在河邊,開墾了一片荒地,荒草用除草劑,把坑洼的地方填平,施肥澆水,后來的幾年,家里常有吃不完的蔬菜,茄子,豆角,黃瓜,絲瓜,蘿卜,白菜,從夏天一直到冬天,都有菜吃。
另外,前幾年,我在城里買了房子,小區(qū)鐵柵欄外有些空地,但是有很多雜草石頭磚塊,有一些居民就把空地充分利用起來,劃好界限,清理掉雜草石塊,種上種子,種的五花八門,有小蔥,韭菜,辣椒,黃瓜,還有種果樹的,無花果,桃樹等。現(xiàn)在都是很好的收獲,我還收到過鄰居送來的小蔥呢。
故事很美好,道理很啟迪,但現(xiàn)實很骨感。
我們讀過的書,聽過的道理,都有很多,可是在工作生活中卻往往很難想到甚至應(yīng)用這些道理,原因何在?
有些道理或許并不是紙上談兵,有一定的啟發(fā)性,但真正對我們的生活有指導(dǎo)意義,并且具有實踐性和生存之道的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否則,道理永遠是道理,并不會在我們的生命中激起浪花,也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命運。
書和道理都只是工具,而如何利用好工具,就考驗我們的智慧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愿我們的生活怡然自得,而不是焦慮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