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答1:“孩子只會記得一些感性的時光”這是許多做媽媽的大都不知道的。因為不懂養育,所以把說教責罵全套都用上,認為這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還有一些從父母那兒學來的作為教具模板,從未反思過是否老套不適應現在這個年代!是我們的孩子受到傷害。我的傳統理念是以為小事無所謂大事做好就行。朱老師精辟的提出“世界上所有的大事都是小事,把小事做好才能得心應手”,“一個能把小事做好的人,往往能承擔重任”。忽然明白過來,養育孩子就是把小事,把孩子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處理好,可是往往孩子的領空常讓媽媽侵犯,認為孩子小什么也做不好常常大包大攬,阻止孩子犯錯。“孩子每次犯錯是訓練責任感的寶貝”,在失去界線的同時潛伏下傷害。
最近倒是沒有犯界線哦!以前有的。
答2:“對沖突源界限不清”這句話的理解是在行為上不能自主或替他人做主。“非請勿助”我認為這就是界線的界限,因為每個人都有處理事情的本能。關系上“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家里無論是孩子還是老公,媽媽不能把手伸得太長,管的那么寬,自己累不算別人也覺得不舒服,產生不和諧的因素,家中要有界線讓每個人都覺得我在家里很重要,家里需要我我能分擔家里的一切。
2017.10.11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