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跟著顏歌,穿梭在平樂鎮(zhèn)上,說著土生土長的四川話,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一切都那么真實的像剛發(fā)生過。
? ? ? 我不是四川人,但西南官話仍舊勾起了我的親切感。平樂鎮(zhèn)是顏歌從自己的家鄉(xiāng)郫縣里虛構(gòu)出來的一個小鎮(zhèn),有著很強的生活氣息,也算是中國南方小鎮(zhèn)的縮影,文字所描繪出來的生活情景,讓人感同身受。
? ? ? 說起來平樂鎮(zhèn)上的生活也不過平淡如水,熟人之間每天彼此問候,三姑六婆聚在一起八卦還不忘熱心腸的給別人出主意,好奇的孩子的在屁股大的地方上樂呵呵的鬧騰,男人們總是離不了煙酒和那隨時隨地都能想起的情欲,老人們不愿服老總在想方設(shè)法引起年輕人的注意......如此種種,卻不知不覺中生出一種失落感。
? ? ? 在《平樂鎮(zhèn)傷心故事集》這本書中,顏歌講的五個故事,更像是茶余飯后的聊天,娓娓道來,慢條斯理,可讀完后卻是說不出來心酸和失落。顏歌把地域文學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僅如此還突破了方言表達的限制。她筆下的方言已不是簡單的文字表達,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鋪墊和宣泄。蒲云小學畢業(yè)時那種自我安慰的"沒哪個要管我了"的心酸;唐寶珍哭著求前夫"我們各走各的嘛"那種近乎絕望;三一茶會上老人們一聲感嘆"就這樣嘛"也流露出一股失落感;孫小娟"把腦殼轉(zhuǎn)了回來"的那種成長傷痛;周偉和他記憶中那個"女娃娃"的劉啟華的瑣事中的情感眷戀......如果不是方言,不會那么準確的戳中我們?nèi)彳浀膬?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 ? ? 顏歌的方言寫作既恰如其分的表達了情感,又讓故事引人入勝,讓人一口氣讀完。當然,她的文字功底也是非常扎實的。她的故事讀起來很順暢,甚至都沒有過渡的痕跡。在《我們家》中,顏歌以一個"女兒"的角度來寫故事,以一種聊天式的口吻展現(xiàn)一個家庭中的矛盾和情感的變化。顏歌把握的很好,她總能在故事中在插進一段往事,把人物性格塑造的很豐滿。而處理最微妙的,就是人物情感了。顏歌并未刻意去安排,只讓人物在故事中隨故事而變,很有性情。于是人物之間的情感好像變得不好分辨了,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爸爸"究竟愛不愛"媽媽"?"爸爸"恨大伯嗎?好像說不清楚道不明白,他們總是多變得很,時而覺得自己應(yīng)該珍惜,時而又覺得自己受了騙?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我們對一個人的情感是會多變、情緒化的,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傻,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對不起他人......顏歌把這一切都生動的展現(xiàn)了出來。
? ? ? ?在《我們家》中,"我們家"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它也是中國傳統(tǒng)家庭的縮影,表面上和睦美滿的家庭實際上存在許多內(nèi)部矛盾,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而家丑不可外揚。但盡管有問題,一家人卻仍舊是有感情的,那一條血緣關(guān)系的紐帶還是把他們連在一起的。看《我們家》,覺得他們都在湊合著過日子。"爸爸"如此,"媽媽"也是。而為自己爭取離婚了的姑姑也是因為一筆遺產(chǎn)才下定的決心,"大伯"呢終于娶到了年輕時就喜歡的姑娘卻有太多的心思,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乍一看真有種這家庭還有什么意思嘛,但是回過頭來看我們家,也不過半斤八兩。大家都是這樣過著,面子上的事情總還是要維護,而那些矛盾也往往不說出來。但是,這樣的家庭就沒有感情嗎?顏歌在書里給出了答案,大家都為"爸爸"的暈倒擔驚受怕,而薛勝強醒來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奶奶的慶生。這就是了,終究還是一家人,不管犯了什么錯,有困難大家總會幫的,關(guān)鍵時候心還是會往一處使的。
? ? ?平樂鎮(zhèn)本應(yīng)是個美好的愿望,而在顏歌筆下,它反倒寫實了眾多的小鎮(zhèn)生活。文學不正是這樣么?來源于生活卻又不等同于生活,就像我在異鄉(xiāng)讀完顏歌的兩本方言小說時,開始無止境的想念我的家鄉(xiāng),而我在春節(jié)回家時卻又是那么迫切的想盡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