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個人的人生,可以重頭再來,那么,走每一步將會都是正確的;如果,每件事情,可以重來,那么,做的每一步都是對的。
但,世上唯獨最貴最難買的就是:后悔藥。
如何減少吃后悔藥的機會?如何有一個不后悔的家庭或人生,或許,我們多一點預判(預知)能力,理性的,從某種規律中,找到大方向,大趨勢....
只要方向對了,做任何事,都是點點累積。慢慢來,就是最快!
我們當下,最少80%的人,不會想,不敢想,不知如何去想自己或家庭(族)的未來....
我們當下,只能開出治療癥狀的藥方。哪里不足,趕緊打補丁,如孩子的教育,成人的各類培訓....
打補丁是對的,總比不打好。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為何要來打這個補丁呢?包括:本屆出書訓練營.....
因而,這本書,希望可以給更多的平民百姓家庭,帶去一點不同的見解。這些,見解,對于站在頂層的人來說,是不屑一顧的。如整日大魚大肉的人,不知道街邊瑟瑟發抖人的饑餓感;不知道,那點留在嘴邊的湯汁,對于饑餓的人來說,就是奢想的美味....
但,飽受饑寒的人,會有幾個,真正希望品嘗這個美味湯汁呢?且,為之努力?
不會,一定不會很多,在這80%人群中,95%的人,只希望有個饅頭就好.....
因而,只想吃饅頭的和滿嘴流油的人,都不會來看,或者喜歡,我要表達的....
我只想說說,我們如何可以實現,如同他們一樣,滿嘴流油,且讓子孫后代持續流油的事。
看和不看,聽和不聽,吃饅頭和滿嘴流油,為了湯汁而努力奮斗,都是人生,都是幸福的,都是美好的。
沒有誰對誰錯,沒有誰好誰壞。
這個中間,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就是格局!
格局,就是人的世界觀大小,幾乎與一個人看到的世界大小有關,無論是眼睛真正看到,還是從書本中看到。最重要的是:心里的眼睛所觸及的大小....
心里眼睛所見的大小,就是自己的世界全部,就是自己的格局,這個就會影響自己,家庭,孩子的長遠,長遠。
因為,暫時考慮書名為《父母大格局,孩子好未來》或《父母有格局,孩子有出息》
書的內容就會有二部分,
一部分是父母格局,
一部分是孩子
這個題目有很大挑戰性。
既要雅俗共賞,又不能一文不值!且很容易走入:說教的過程,讓人無法信服,無法共鳴....
第一部分父母格局
會從:我們的當下,中美之間,文化差異,未來的預判,我們該如何選擇?
如何展現,還沒有確定好,是直接展開思想論述?還是找到人物故事來慢慢詮釋?
這一部分,主要展現是,在未來50年內。世界的格局的大趨勢,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大趨勢內,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預判?
這一部分,其實的核心就是,夫妻(父母)要在格局上,取得高度統一;只有戰略上的統一,在戰術上,才不會有太多的爭吵和偏差;
第二部分就是如何實施自己的預判
愛他人,從我做起。愛是一個圓,我就是起點.....他人,出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因為,任何家庭,都有家庭的教育,習慣,思維,遺傳或慣性。好的,要保持,如川普家族。不好的,如我們平民百姓,就要及時阻斷。要用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來阻斷一個家族不好的一切延續。核心就是愛他人。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這個觀念,可以解決很多家庭問題。
其次,在過渡到,孩子如何完成共同的設想,且可以代代相傳?
我想從孩子沒出生開始就要準備,格局不同,處理任何事情的方式都會不同,這里面會包括方方面面的事情:
如懷孕,哪里生?怎么養?生病怎么辦?怎么治療?早期教育?如何參與早期教育?包括許許多多其他事情
這些事情,就是一個孩子生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家庭成長的過程。
這個環節,可能結合自己孩子還有其他孩子的事情,來做闡述。
也就是,怎么養育教育孩子,和成人一樣,可以主動(設立方向,依從方向去做),也可以被動,就是跟風,什么好就去弄什么。
結論是:我們都盡力了。
用一句時髦的話來總結:我們喜歡用戰術的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做好一個人,想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延續一個完美家族,何嘗又不是呢?
本書,嘗試從底層的視角,來解決部分人,如果在(人和家庭)戰略上勤奮點,是不是在戰術上就可以很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