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準備的環境:蒙臺梭利教具 | 帶你了解蒙臺梭利教育

?

教師的責任是為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并在兒童之間營造一個非競爭的學習共同體。

—— 瑪利亞蒙臺梭利


蒙臺梭利工作材料,即蒙臺梭利教具,是蒙臺梭利教育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材料,它給幼兒提供了精神和物質結合的最佳方式,它是建立在對幼兒的認真觀察與仔細思考的基礎之上,教具的設計與制作都獨具匠心。這樣,在“兒童之家”里,精神與身體如何合作就有了具體的表現形式。


在每一類蒙臺梭利教具中,都可以找到相似點與差別所在,它們不僅蘊涵著蒙臺梭利教育理念,更彰顯出蒙臺梭利教育特色。


一、教具的作用


蒙臺梭利教具是蒙臺梭利教育法的三大要素(環境、教師、教具)之一,是實現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重要媒介,也是蒙臺梭利教育中最廣為人知,卻也受到最多誤解的一項。


許多人誤以為,蒙臺梭利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借著教具的操作,來引導兒童獲得某些知識與技能。


而事實上,蒙臺梭利教具的真正目的在于為幼兒提供可以專心工作的對象,以幫助幼兒的自我構建與心智發展。


她認為,欲使幼兒成長為一個和諧健全的個體,最重要的是讓幼兒通過“工作”展開自然的稟賦。工作不僅能夠影響幼兒感官、動作與心智的發展,更能幫助幼兒建構完善的人格。



教具之所以在蒙臺梭利教育環境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為兒童身心各種能力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期,即自我為了促使能力發展而要求刺激身心活動的時期。


某個器官的機能與能力的發展有賴于其自身的活動,而對于活動的促進則必須對這方面提供刺激。


換言之,就某器官的機能發展而言,只要在其機能的敏感期內給予適當的刺激就會產生對應的活動,這時兒童通過與生俱來的吸收性心智的作用,就能夠很輕易地發展其機能與能力。


不過敏感期是短暫的,不久就會消逝,所以必須在敏感期尚未消逝之前給予刺激。因此,提供充分預備好的環境是必要的,教具也就成為了環境創設的重心。


有關教具的作用,史坦丁說:“蒙臺梭利教具的價值:對兒童來說雖然教具是直觀的,但是它以井然有序的方法幫助兒童認識到外界的秩序,并向兒童展示外部世界的本質……是使兒童能夠認識宇宙、真理的關鍵。


換言之,為了使發展方向未穩定的每一兒童能充分發揮其能力,并盡可能開發其人格特性,就必須要有特定的教具。”



教具是形成人格的工具。在兒童之家,兒童的自由得到保障,其各自的自主性活動亦得到許可,他們使用自己所選擇的教具進行工作活動,進而形成自己的人格。


人格的概念涉及多個方面,而且構成人格的身心諸能力也是多種多樣,但其中的主要因素則包括理性,自由意志、責任以及專門性知識與技能等。


兒童在使用教具的工作中,能夠發展起卓越人格者的身心諸能力,同時也學習了作為人格者的生存方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許多教具中選擇最感興趣的一項來進行工作。


這要求兒童從眾多物品中因時因地選擇認為對自己最具有價值的東西,經由自己的判斷加以選擇,因而能夠促進智能或理性的發展。


智能是理性的中心要素,因此此時不是憑感覺或感情上的行動,而是需要冷靜的判斷,選擇最具價值的物品并進行活動,理性將得到發展。


(2)有人將自由誤解為隨便、任意,或不必負責任的想法。


實際上,自由的行使一定伴隨著責任,對自己所選定的工作應堅持到完成為止。要使兒童認識到,為了他人,有責任將使用完的教具歸回原處。


(3)自由受到保障是指能夠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充分的活動。


自由的保障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允許自由選擇自己認為最富價值的東西。自由對自己得到允許的同時,對他人亦得到允許,自己與他人必須共存。因此,要學習為了自由必須有規則的重要性。


(4)使用自己選擇的教具,集中注意力以反復進行同一項工作,直到自己盡興為止。


與教具有關的各種知識及有關教具操作的技能將得到發展,因而對將來的專門知識以及技能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5)使用教具進行集中工作直到自己滿意為止的兒童。


其心情滿足、情緒安定,而且喚起完成工作的喜悅,具備自己可完成工作的自信心及自己萌生 “工作意愿”的自發性。


(6)教具有時候需與他人一起以團體方式進行工作。


在團體工作中,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性將獲得萌生,而且關心他人,萌發耐心與自制心,并端正紀律、強化責任感,待人和善、樂于助人又鼓勵自己成為好孩子。



在預備好的環境中,兒童可以自由地使用教具集中工作,進而通過自己選擇的工作獲得能力,養成自我教育的欲望與態度,這樣可使過去脫離正常軌道的兒童變成正常化的兒童。正常化的兒童是更高一層的教育出發點,兒童的人格就是如此逐漸邁向成熟完成。


二、教具的教育價值


赫爾明在其所著《蒙臺梭利教育學》一書中說道,“蒙臺梭利教具的意義在于,兒童借助于教具以加深對事物的理解,使精神上的喜悅顯現于態度之中,能夠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術。”


蒙臺梭利教具蘊含著深遠的教育價值。


(1)提高各種感覺的敏銳性。培養對事物的正確認知態度與敏銳感受性,以獲得作為感覺要素的各種新的印象。


(2)智能的發展所不可或缺的感覺的發展在幼兒期內最旺盛,進入青年期后逐漸遲緩,不久即告終止。


一般認為,感官發展比人體身高發展要終止的早。蒙臺梭利感覺教具是為了使感官發展極旺盛的幼兒能愉快地使用教具,讓他自己能促使感官更加成熟而創制的。


(3)吸收性心智的作用得到加強,發展起各種知識技能,同時培養了綜合與分析能力,使智能得到發展。


(4)通過感覺學習知識與技術,同時,根據某種原理,將信息與知識統一起來,以建立有系統的知識體系。


(5)兒童養成自發、自主的工作欲望與學習意愿,進而形成自我教育的期望、態度與習慣。


(6)通過使用教具的工作,養成專注、細心、清潔、秩序等良好習慣,在確立個人的同時也培育體諒他人之情。



三、教具的設計原則


蒙臺梭利教具特色鮮明,富有哲理,其目標就是想通過教具讓幼兒“工作”,通過工作讓幼兒實現自我認知的完善,所以它們在設計上匠心獨運,都有其獨特的設計原則,每個材料都能突出某個特定的概念或難點,包含對錯誤的內在控制,這些概念包括兒童的肌肉運動及其他活動。


(1)? 孤立性


孤立性是蒙臺梭利教具的重要特色,是指根據教育目的,每種教具只包含事物的某一屬性,而孤立其它屬性。具體講就是,蒙臺梭利教具包含事物的多種屬性,如,形狀、重量、大小、顏色、粗細等,但在設計上,并不是將所有屬性同時呈現于一套教具上,而是根據每套教具的目的,僅呈現其單一屬性,突出一個感覺點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并由此顯示出教具的功能。


(2) 錯誤控制


在蒙臺梭利教具的設計中,都具有“錯誤控制”的功能,讓幼兒自行發現錯誤并予以糾正。另一方面,可以作為兒童行為正確與否的評量,達成回饋的功能。例如,“倒水”工作中,杯子上都貼有“止水線”,以此表明水位,提醒孩子不要將水裝得過滿或過少。



教具設計中的“控制錯誤”系統,可以有助于兒童獨立操作、自我校正,由此實現蒙臺梭利博士所追求的“自我教育”的目的,自主把握自我與環境的關系,使兒童的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肌肉協調能力獲得綜合的發展。


(3) 適合兒童


由于教具必須符合兒童的內在需要,所以每套教具在形狀、規格上都是根據兒童的標準尺寸而設計的,而且,在操作難度系數上,堅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邏輯原則,從而便于不同能力的兒童選用和操作,避免兒童因能力所限而產生挫敗感。


(4) 美觀大方


蒙臺梭利教具外觀大方、富有美感,它不但能保護和滋養兒童的心靈,而且能陶冶兒童的審美情趣,提升兒童的藝術素養。


(5) 秩序性和邏輯性


每套教具除了其構成本身含有明確的秩序性和邏輯性之外,在操作方法、步驟以及感覺點上也都強調了這種特點,這樣使兒童的感官能力和邏輯智能的提升實現于循序漸進的操作過程之中。


(6) 間接預備性


兒童在操作教具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手眼、肌肉的協調性和感官的敏感度,而且能為孩子以后從事其它運動或工作打下基礎。在智力發展方面,教具操作的步驟和順序以及教具本身的秩序感,可以幫助兒童完善其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7) 適用范圍廣


每套教具都有相應的直接目的和間接目的,還有相應的擴展與延伸的方法和步驟,以適合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的兒童的操作。

(8) 獨立操作


為了發展幼兒的獨立創新能力,教具在設計上,充分地考慮到了獨立操作的理念,幼兒可以單獨地操作大部分教具。


在蒙臺梭利眼中,她所設計出來的是“工作材料”而更勝于“教具”。它們不是提供給老師使用,而是提供給幼兒做“成長工作”時所使用的“材料”;它們不是輔助老師上課的物品,而是讓幼兒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媒介。


四、教具的使用


(1)為了本來的目的


蒙臺梭利教育曾遭到來自福祿貝爾主義者及其他一些人的嚴厲指責,他們聲稱蒙臺梭利教育不能使兒童隨心所欲地使用教具。例如,他們認為兒童可將圓柱體組用來當電車游戲,而不是原定的工作目的。

對此應該是贊同還是責備呢?有人認為應該鼓勵兒童的任意活動。但是,我們認為這觀點是不對的,蒙臺梭利教具主要任務是在兒童的精神上建立秩序,因此在本來目的之外禁止使用教具。


(2)正確的使用方法


蒙臺梭利教具里存在著許多秩序的原理。只有使兒童尊重這種秩序的原理,我們才能對兒童內在的秩序,即智能與社會性的萌芽的發展抱以期望,所以要正確使用教具。


(3)教具的選用


在敏感期內選擇合適的教具是十分重要的。“考慮與敏感期配合適應的教具進行工作,兒童即可在最輕松愉快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在智力、道德方面獲得令人驚異的發展。而且,在此之后,不僅僅限于兒童智力、道德上的發展,還將在身體、情感、社會等一切身心領域獲得進步的發展。”


(4)使用后的整理


教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包括教具使用完畢后的收拾,即正確地將它放回原來固定的放置場所。通過將教具及其它物品有秩序地放回原來固定的場所會喚起兒童潛在的秩序意識,并加以強化。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