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
青年謝您關注之恩。
1
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然后是空巢青年。
百度了一句介紹:
“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奮斗打拼的年輕人,他(她)們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沒有家庭生活,居住條件差。
背井離鄉、身在陋室、無牽無掛。
要不要應景嘆一句“形影相吊”?
如果加上,剛到大城市,我們基本都住在租的房間里,我們的“空巢”還比不上老人們的“空巢”,至少他們是在自己掙來的房子里待著。
這么一說,好像還得謝謝這些認為我們有巢,只不過讓巢空著的人。
“空巢青年好慘??!”
“哦。是么?”
2
您從哪兒斷定我們缺少感情寄托?
一個人靠自己在大城市待著,就成了缺少感情寄托?
思思在上海過得很充實。
平日里需要加班,晚上回去鍛煉、研讀專業。
周末的時間,約上一兩個小伙伴,一起逛逛,聊聊近況。
一個人的時候,泡泡茶,看看書,練練口語,看看電影。
投入了心血去維系的事情,都是寄托。
3
您從哪兒斷定我們缺少家庭生活?
不在老家,就與家人斷了聯系?
小C在倫敦,可是一點不妨礙他和家人聊天。
他臨走前教會自己爸媽用Skype和微信語音通話,教會他們發郵件。
家人就是永遠為對方有空的存在。時差算什么。
何況,家里多了個免費代購,爽翻了好嗎。
這個時代,距離不再是失聯的借口。
4
您從哪兒斷定我們缺少生存質量?
租房而已,有必要渲染得那么凄涼?
房子是租的,沒錯。房租還很貴,這也是事實。
房租不貴的地兒,大多離公司很遠,通勤時間被拉長,也辛苦。
不會擠地鐵,被人推摔地上的我有一瞬間也在心里吼“老娘要搬到公司附近去,離擠地鐵越遠越好!”卻因為賠違約金不劃算而暫時打消念頭。
可是,因為通勤時間而養成的聽書習慣,因為房租更咬牙加速提升的競爭力,因為不適應而盡量調整自己適應生活節奏的過程。
這些都讓我們,慢慢從生存到生活過渡。
5
“水果一次只買三四個、買多了怕吃不了的尷尬;下班回到空蕩蕩的家,心中泛起的一絲失落;因家里沒人只好將快遞寄到單位的無奈?!边@是網上流傳的段子。
買多了怕吃不了?每種買一點兒,大家分著吃唄;
下班回家失落?沒空失落。鍛煉、洗漱、看書、寫作…忙著呢;
快遞寄到單位很無奈?買的就是準備放公司的東西。家里沒人?擱門口吧,房租多交點,小區治安沒那么差。
有問題的不是“空巢”,有問題的是,因為標簽,覺得劃入標簽的某一類人的生活模式真的只有那一種。
6
大半夜不小心把自己反鎖在門外,沒人勸自己早睡,生病了沒人照顧。一個人生活,這偶爾是事實,可是,這些不是結局啊。
即使是一個人凄涼的故事,但故事的末尾,有人打道回府,也有人即使狼狽,還是繼續生活了下去。
沒被逼死,自然繼續好好活下去罷了。
沒人照顧,就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唄。
最孤獨的時候,想想法斯特那句話:”假如你在世界上是孤獨的,完全孤獨的,你就把這種孤獨用作你的安慰和你的力量。”
7
獨自生活,沒那么慘。
只不過,在獨自生活的過程里,接納自己,然后讓自己盛放的過程,從起點望不到終點,顯得比較慘而已。
不過,當初來大城市,壓根兒就沒有想過從起點望得到終點的日子好嗎?
難為您創造出這種“看著就覺得自己慘”的詞。
身為“空巢青年”乃至“無巢青年”的我們,謝您關注之恩。
我們活得挺好。
麻煩您今后拗一些更好的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