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承認的是稻盛和夫是一個凡人,是一個正常人,是一個和你我甚至在教育經歷上還不如你我的人,但是稻盛的取得成就確實世界級的,被稱為日本四大經營之圣之一。稻盛的人生的轉變我覺得最終要的是來自于心態的轉變,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稻盛正是在第一份工作的憤世嫉俗中怨天尤人中的心態的轉變,讓他開始變得沉靜下來,開始反思,開始思考,開始懂得感恩之心,想到了母親的教誨:作為人,何為正確的最基本的命題。可以說基于痛苦的反思,是稻盛的心態轉變的開始,也就是思維方式的轉變,由負向開始轉變為正向。到沉靜下來,開始努力工作的時候,稻盛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鍋碗瓢盤搬到了實驗室開始了專研創新的研究工作,這是源于熱愛,源于熱情,并且付出了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這是稻盛成功的第二個關鍵點,很多人也有很高的目標,偉大的夢想,但是往往止于持續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殊不知這才是將夢想變為現實的最關鍵的部分,也是稻盛的過人之處。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稻盛獲得了同事的肯定,獲得了客戶的肯定和訂單,使得松風公司活了下來,并成為陶瓷科的負責人,帶領了團隊,獲得了尊敬,進入了正反饋循環,同時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這個正反饋可以說是極大的提升了稻盛的自信心,以及對自己的方法的信心,所以才會覺得如果不是自燃型的人是不適合跟隨自己創業的,不是自燃型的人會拖累公司的文化,所以需要不客氣的開除掉。
稻盛的幾個關鍵點都是基于痛苦的反思之后獲得的哲學性的領悟。比如創業第二年的十幾個年輕人的集體辭職談判,持續了三天三夜,讓他精疲力盡,使得稻盛開始反思自己的經營的目標,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稻盛的目標是讓稻盛的技術得到發揚,這個目標很顯然具有個人色彩,不具有包容性,也正是從這次的持續談判中,稻盛開始了對經營目標的思索,為什么創立公司,創立公司的目的是什么,經過痛苦的反思之后,把經營目標修改為:為了全體員工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以及為社會創造貢獻。這樣的目標體現了包容性,體現了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凝聚了人心,更有利于稻盛將自己的哲學思想輸送給員工,員工也更容易接受,形成了上下一致的理念和價值觀。
稻盛的經營哲學本質上來講就是陽明心學。學習陽明心學的時候,我的老師說陽明心學在中國發揚的不是很好,做的最好的是日本,其中佼佼者就是稻盛和夫。稻盛的經營哲學是以心為本,可謂與陽明心學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哲學觀點遙相呼應。所以由心出發,演繹出敬天愛人,自利利他,共生循環,這也是自然界的運行規律。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也是萬物之中共生循環,自利利他,道篇講的是天道,是運行的規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也就是和諧共生;德篇講的是社會之道要遵循天道,做到天人合一。 稻盛65歲開始出家,可能經營做到一定成就之后,覺得哲學才是他的根基,所以他出家潛心修佛,創辦盛和塾和京都獎,傳道受業,廣泛宣揚他的哲學思想和經營理念。 但是稻盛又不是止步于單純的哲學上的思考,更是有精致的現實主義,通過嚴格的現實主義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將高目標和夢想變為現實,哲學作為陪伴其左右的底層邏輯,提供了思想上的營養和滋潤,可以說是理想與現實的完美結合,所以稻盛的經營哲學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論。
稻盛和夫的企業家精神、學習能力(一)
一、企業家精神
1.稻盛在讀高中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較強的銷售能力,當時他的父親市做紙張的生意,稻盛主動提出幫助父親去銷售,剛開始是沒有章法,挨家挨戶的敲門去賣,發現效果不理想,于是想著把銷售區域劃分成8個區域,這樣有計劃的去推銷,但是效率還是不高,于是便想到去黑市交推銷,黑市里都是大嬸,都很喜歡小稻盛和夫,于是銷量非常好,大家也都認識了稻盛,一次回來的路上看到了一個賣鋪主說來我這買東西的都會愿意買紙,所以你可以把紙放在我這里,缺貨了進行補貨就行了。果然這個模式非常好,其他的店鋪也愿意這樣與稻盛合作,家里的紙的生意成為當地最好的,幾家競爭對手也退出了當地的市場。
2. 稻盛在創立京都陶瓷的最初的時候梳理的目標是成為當地第一,然后是日本第一,最后成為世界第一,說明稻盛一直在用高目標來驅動自己,他有很強的企圖心,這是稻盛企業家精神的具體表現。
3.稻盛的非常堅決和自信。只要下定決心,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就一定會成功。從稻盛的非常多的行動中都可以看得出來,從研究新型陶瓷、松香陶瓷、晶體管等新技術的攻關中,都可以看得出來。
二、學習能力
稻盛的學習能力非常之強,只要下定決心就一定能夠成功,并且愿意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
1. 稻盛在大學畢業的時候為了找工作,恩師介紹的工作要求稻盛必須是無機化學的論文,但是稻盛學的專業事有機化學,這個時候離畢業只有半年的時間,稻盛剛開始也很焦慮,但是為了能夠找到工作,以及在導師的鼓勵下便開始進行了無機化學的論文研究,并且獲得了導師的大力贊揚,這篇論文不亞于東京大學的畢業生論文水平。
2. 稻盛在第一份工作上對于新型陶瓷的研究可以說是廢寢忘食,直接住在了實驗室,由于是新課題,去學校圖書館抄筆記,又購買美國的最新的專業的雜志,最終研制成功。研究的松香陶瓷竟然達到了美國通用電氣的陶瓷的水平,但是二者的研究方式確是不一樣,可見稻盛的技術能力和學習能力。可以說學習能力以及這種堅持的努力的工作態度是稻盛獲得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因為稻盛作為技術人才,是從技術的道路上獲得正反饋,獲得跟隨者,獲得人生價值的。
稻盛和夫的企業家精神、學習能力、領導力(二)
一、企業家精神
1.稻盛的企業家精神還表現在對風險的管控上,主要是多元化經營的思想。稻盛在京瓷發展穩定的時候,就有了企業并購的想法,但是這種并購是以相關多元化為前提,也就是在京瓷的主營業務的技術路線和經營路線上的延伸并購,所以并購了晶體管半導體等多家公司,還有就是別的公司經營不下去了主動找到稻盛和夫,加入京瓷,京瓷在看到他們的激情和夢想之后,也答應并購了他們;
2. 動機至善、私心了無組建DDI。稻盛組建DDI是因為看到了通信事業的機會,以及日本的通信事業的問題和國際上的差距,稻盛首先想到的是聯合社會上的資金充裕的大企業,但是沒有人愿意介入這個領域,因為當時的通信領域全是國有企業尤其是NTT,所以民營企業根本沒有機會,稻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為什么要介入通信領域,是因為財富或者名譽嗎,經過反復思考他認為不是為了財富以及名譽而是為改變通信領域的格局,降低社會通信成本,這符合他的為社會、為世人鞠躬盡瘁的人生價值觀。所以才想京瓷董事會請愿拿出1000億日元進行組建DDI,董事會剛開始堅決不同意,但是看到稻盛的動機至善和私心了無的動機,最終同意了,稻盛跪在地上表示感謝,董事會更相信他的理想和動機;最終使得話費從400降到了80;
3. 在NTT分拆之后,稻盛看到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聯合了DDI和其他的幾家通信企業進行戰略合并,組建KDDI以對分拆后的NTT進行競爭,因為之前NTT太強大了,現在分拆之后通過聯合組建KDDI可以進行競爭抗衡,這體現了稻盛的聯合競爭的思維;
4. 稻盛社會責任感,企業家做到一定程度必須要考慮社會責任,但是稻盛從一開始經營企業的時候,就確立了為全體員工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而努力,以及為社會做貢獻的目標,這本身就有了社會責任觀,1984年,稻盛在創立DDI的第二年就成立了“京都獎”,以表彰技術創新領域和人文精神領域的杰出貢獻,第一屆獲獎的是系統理論的創世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等,稻盛認為僅有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是不行的,必須有精神領域的創新和發展,這樣才能達到平衡,該獎項的獎金接近諾貝爾獎,被稱為“亞洲諾貝爾獎”;
5. 創立盛和塾,傳授稻盛哲學。這是稻盛的著書立說的傳授哲學智慧的博愛的表現。 盛和塾原名是盛友塾,最后改名為盛和塾,在日本有51家,同時在中國和巴西、美國等國家有很多盛和塾的學習機構。作為稻盛在65歲退休之后,一方面潛心修佛,一方面傳道受業,和京都獎。
6. 臨危接任日航,為世人為社會鞠躬盡瘁的出發點,使得稻盛和夫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稻盛和夫答應首相的要求,接任日航CEO,從首相官邸出來的時候,面對蜂擁而來的記者,稻盛和夫說到:如果日航公司垮臺,日本的經濟將會越來越糟,因此需要盡快協調社會各界的力量,使日航重獲新生。說明稻盛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協調社會各界力量達成目標的思維方式,是企業家精神所必需的的。
二、學習能力
基于痛苦的反思。稻盛沒有學過經營管理,是一個技術出身的人,但是他最大的優點就是基于痛苦的反思,和領悟能力,瑞達利歐說基于痛苦的反思等于進步。也正是稻盛的反思反省和深入思考,讓他看到了事務的本質,從而從本質出發,演繹推理,去解決問題,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為總能抓住本質。
三、領導力
1.稻盛在第一份工作松風公司的時候,因為專注于工作,同時鼓勵鼓舞同事工作,獲得了松下的訂單,使得松風公司起死回生,獲得了部門人員的追隨和敬佩,這一點是稻盛的專注工作的獲得魅力的一種領導力的戰線;從而使得在稻盛因上司侮辱而辭職創業的時候這些同事集體辭職追隨稻盛,并且有的比稻盛大了30歲,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籌措資金;
2. 稻盛的領導力集中體現在他的經營哲學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從而形成了企業的文化。稻盛說:我的經營特點是將我的夢想與激情、思想與思維不斷的傳遞給員工,在整個心靈傳輸的過程中,彼此的內心將會形成一種共同的信念甚至哲學觀念,在企業的各個層面、各種場合將其體現出來,形成一種團體的共鳴,信任及尊敬,進而成就團體的向心力與競爭力,最終形成企業的核心文化,這樣才能給企業和社會帶來高的價值。在我本人看來,經營企業和企業文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需要同時進行才能平衡發展。
3. 稻盛的以公司利益為重,利他之心獲得人格魅力;稻盛創立京瓷的第二年就有十幾個人給稻盛說要加工資,否則集體辭職,稻盛通過三天三夜的苦苦勸說終于把他們說服,你們有勇氣辭職,為什么沒有勇氣相信我嘗試一下呢。但是還有一個人就是不同意,稻盛說如果我說的是假話,如果我有私心的話,你可以殺了我,結果這個人終于聽勸了,并且哭著握著稻盛的手說愿意嘗試。
4. 創立阿米巴經營體系,稻盛并不懂經營的理論和方法,也沒有相關的書籍可以學習,他想到了上學時學到的阿米巴,是一個蟲,冬天的時候會變成一個馕來保護自己,夏天的時候環境好的時候就會變回蟲,就是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非常強,所以他就想要激發每一個人的經營才能和領導能力,把幾個人一組,讓他們知道成本意識和銷售意識,但是又擔心內部的惡性競爭,所以他就想必須要有一套整體觀的經營哲學作為基礎,不然肯定會有惡性循環,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中國企業學習阿米巴勝敗的原因,沒有敬天愛人的企業文化作為前提條件。通過阿米巴的經營體系,培養了一大批的經營管理人才和領導人才。
稻盛和夫的原生家庭和教育經歷以及工作經歷
一、原生家庭與性格養成
稻盛出生于1932年,生活在二戰期間以及戰爭時期,可以說貫穿了稻盛的整個童年。
父親是兄弟四人,稻盛的奶奶早逝,很多人勸他的爺爺再娶一房好照顧幾個孩子,家庭比較貧困,但是爺爺認為應該讓長子市也就是稻盛父親結婚,以便照顧幾個孩子和家務,父親結婚后一共生了9個孩子,母親姬美是一個十分賢惠的人,非常勤奮既要照顧家庭又要照顧幾個叔叔。父親井忠厚老實,在一家印刷廠工作,由于工作踏實,老伴非常賞識,于是就把一個廢舊的印刷機送給了井,隨后井就開了一個印刷廠,但是井不善于溝通和交際,姬美則展現出了良好的經營能力,同時也就更加忙碌。
性格在2-6歲基本形成。稻盛小時候非常愛哭,家里人都稱他為愛哭郎,并且很難哄,經常纏著母親,說明稻盛的性格中有點依賴和膽小,但是母親總是給他抱持的環境和態度,使得稻盛可以養成健康的性格。稻盛和母親的二元關系得以良好的維持,使得稻盛走出了一元關系,開始關注世界,然后就是與哥哥的關系,稻盛印象中比較好的就是哥哥帶他去捕魚,每次都能捕到很多魚,這一點讓別人羨慕不已,同時稻盛也跟著很得意。但是稻盛與父親的關系不如母親那般親密,但是他父親對小時候的頂撞老師的想法持肯定態度,對稻盛的堅持的性格有一定的影響。同時母親的樂觀的態度勤奮的性格和樂于助人的品質也給稻盛有很大的影響,父親的謹慎保守在稻盛身上也有很大影響,具體表現在稻盛在創業時的不愿意借貸經營,也就是無貸款經營的原則。某種程度上來說,稻盛養成了社會型人格。
當時是美國對日本的轟炸以及前蘇聯也加入戰爭對日本的轟炸,叔叔簡一得了結核病,是傳染病,也傳染給了稻盛,以當時的醫療條件就是絕癥,但是父親和母親對叔叔是不離不棄一直都是很照顧,直到大轟炸開始的時候,叔叔讓他們全部走開,不要管他了,因為他知道哥哥肯定不會不管自己,但是他也走不掉,所以就讓哥哥帶著家人躲避轟炸,于是開始了東躲西藏顛沛流離,奇跡是這個東多西藏竟然治好了稻盛的結核病。父母對于叔叔的不離不棄,使得稻盛看在眼里,一種責任感和愛人的理念在懵懂之間開始醞釀。 等戰爭結束以后,沒有了房屋物價又膨脹,使得家里的貧困程度更加加劇,這直接約束了稻盛的教育經歷。
二、教育經歷
稻盛的小學初中和高中以及大學可以說是表現都很一般,并不出色。在小學時被稱為孩子王,經常帶領孩子一起玩耍,欺負別的孩子,尤其是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得到了老師的青睞,但是稻盛卻沒有獲得老師的贊許,于是認為老師偏心,就和別人打了學習好的學生,老師知道后對稻盛也是一噸的暴揍并且讓稻盛的母親來到學校進行教育。但是稻盛始終讓認為自己沒錯,就是認為老師偏心。這一點他的父親井給予了稻盛的支持,并沒有因此而教育他。這有利于稻盛的堅定自信的性格的養成。當時最好的學校是鹿兒島第一中學,很多學生都想上,稻盛也是,但是老師對稻盛說一中是絕對不會要你這樣的學生的,我相信這句話對稻盛肯定有負面的影響,但是母親和父親的抱持的態度讓他得以承受這個不好的影響,也因此可見家庭環境尤其是母親的重要性。
初中上了一個一般的中學,但是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恩人老師,稻盛的一生中,有1個關鍵詞就是恩師,恩師可以說是貫穿了稻盛的整個教育工作和創業經歷,對稻盛有莫大的影響,也使得稻盛具備了感恩的心態和性格。讀高中的時候父親不同意,因為家里太窮了,但是老師認為稻盛是一個很努力的孩子,并且有很大的潛力,于是父親井終于同意了,并賣了土地,使得稻盛得以讀到高中。高中時候稻盛的成績處于前十名,后來進入前三名,有一次考試稻盛考了97分,但是稻盛認為考的不好,同學都很差異,這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但是稻盛說只要不是100分就是不好。并且稻盛認為自己的天賦不如別人,只能通過努力來彌補,所以如果別人付出2倍的努力,那么自己就要付出5倍的努力。從這可以看出稻盛那個時候就已經建立了一種信念就是:只要我付出比別人多很多倍的努力就可以達到目標,這應該就是創業時建立的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的淵源。到讀大學的時候,父親堅決不許稻盛讀大學,因為家里太窮了,孩子又多,都指望稻盛打工掙錢,這個時候稻盛也認為該工作掙錢養家了,但是另外一個恩師開始到家里游說,最終說服了父親,父親的唯一要求就是家里不出一分錢,只能自己打工掙錢上學。使得稻盛得以獲得讀大學的機會,同樣理想的大阪大學沒有考上,只考上了本地的鹿兒島大學。由于家里不出錢,所以稻盛特別珍惜大學的機會,基本上就是兩點一線,也就是圖書館,后來意識到健康的問題稻盛開始學了最便宜的體育課就是跆拳道。
三、工作經歷
稻盛畢業后的工作很難找,因為當時處于緊縮階段,企業的效益非常 不好,幾乎沒有企業招聘,稻盛也非常苦惱和痛苦。使得他開始懷疑人生,認為辛辛苦苦的努力學習找不到工作,但是黑社會卻可以光明正大的掙錢,所以他覺得這個世界是顛倒的是不公平的,由于學過跆拳道,所以他就想加入黑社會,他在黑社會的門口徘徊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進去。這個過程之中經歷了復雜的思想斗爭,最終還是回去了。這個時候又是恩師的幫助,其中一個老師用盡了一切的人脈關系終于找到了一個企業還是效益很一般的公司。 后來的經歷就是稻盛的開掛的人生的階段了。? ?
綜上的研究發現,可以看出稻盛的人生的幾個關鍵節點:
1. 原生家庭的性格
母親對稻盛的抱持環境,使得稻盛走出一元關系,進入二元關系,養成了健康的人生觀和性格,以及父親對稻盛的支持和哥哥的愉快合作,使得稻盛進入并發展了三元關系,在小學階段的孩子王,有了追隨者,使得他有了合作的觀念和養成了社會型人格。
2. 恩師的幫助
尤其是初中的恩師的幫助,使得頑固堅持的父親得以改變主意讓稻盛得以走進高中,稻盛給父親說我想上學,把家里的地賣了,這也說明他的上進的性格。
高中讀大學又是因為恩師的幫助,使得父親終于答應,并且不承擔一分錢的學費。 這兩個關鍵節點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其中有稻盛自己爭取的很小一部分原因,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恩師的幫助和勸說。
3. 黑社會門口的徘徊
大學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使得稻盛開始懷疑人生,認為世間顛倒黑白,人間不公平,于是就想加入黑社會掙錢,冷靜之后便漸漸放棄了對社會的仇視。這一個轉折可以說是稻盛的觀念上的轉折,不再怨天尤人,不應該在這種無用的憎惡中浪費時間。一時運氣不佳不代表永遠的不幸運,要努力,不能悲觀泄氣,只要堅持下去,人生之路一定會出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