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曹一起看心理學大會,關于兩性關系直播,聽不太清楚,干脆就兩個人聊起來。
001 兩性關系
現有的文化中父權文化不斷被挑戰,男性們想要奪回權利,這個壓力會帶到職場和家庭中,造成兩性關系的緊張。
另一個觀點我覺得很新穎,女性因為經歷懷胎10月,心理的發展階段遠超男性,導致相處困難。
艾里克森的八階段當初是根據白人男性來定的,是否適合所有人,打個問號。
002 個人英雄主義
以前看到其他人走彎路、或者陷入困境,總想要幫助。后來知道想要幫別人,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到。慢慢可以做到,不去干預,讓他們自己摸索、自然成長。
今天探討,發現為他人打抱不平,也屬于這類。回想當時我是有覺察。
我想到了奧普拉在斯坦福大學演講中提到這么一句話。
If you are hurting, you need to help somebody ease their hurt . if you are in pain help somebody else 'a pain. and when you are in a mess ,you get yourself out of the mess helping somebody out of the theirs.如果你受到傷害,那么就去幫助其他人撫平他們的創傷;如果你正處于痛苦中,那么就去療愈他人的痛苦;如果你的人生一片混亂,那么就去幫助他人走出迷茫。
我想這是防御機制里的升華。它雖然是一種逃避痛苦的方式,不過是一種可以被社會所接受的方式。就像幽默這種防御一樣。
雖然自己的問題被回避了,不過帶來了社會支持,從而在更大的領域獲得資源,說不定傳遞出去的愛會回到自己身上,對自身起到一個療愈作用。
我想,這涉及到了個人心理,與社會心理的聯系。
003 如何與焦慮者相處
不要被他人的焦慮帶走。不及時回應,因為你的及時回應會緩解對方的焦慮,對TA一有焦慮就來煩你是一種強化。
了解對方的需求,形成規則,下次按照此需求滿足。
規則外,對方如提出過份要求,強力回應,減退對方的打擾。
004 不要管其他人得到什么,看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
這點和將軍趕路,不趕小兔(原話是不打小鬼)異曲同工。
我常常會因為一顆老鼠屎,就不愿意喝湯。看起來有些清高,忍受不了黑色或灰色的人。
我想這與我個人構念的不完善有關,比如只有善,而缺少惡,或者無法看到所謂“惡”的人或者事的善的一面或時候。
005 不要給自己設限
今天曹提到她去做了兒童心理的沙龍分享。之前她和我一樣,因為還沒有孩子,所以不敢涉足做這方面的工作,擔心他人問,你孩子多大?擔心他人質疑,你沒有孩子,怎么會幫到我?
那次,她坦承的承認這點,并且自然的過渡到自己的專業知識上。沒想到,分享結束后,還有好幾個人特意留下來問問題。
這點,給了我很多信心,不要被曾經質疑自己的人影響。只要自己有這個知識和能力,就可以為外界提供價值。比如職業生涯,親子關系。
Helen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