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我不是潘金蓮”,頗有些感觸,跟大家分享一下。劇情簡介:主人公李雪蓮為了分房子、生二胎,和丈夫商量好“假離婚”。但是沒想到丈夫秦玉河假戲真做,分到房子后和別的女人結(jié)了婚。此為一。事情發(fā)展過程中,秦玉河也許生氣李雪蓮打官司告自己,也許只是為了給自己找理由,扯出李雪蓮和他結(jié)婚前和別人發(fā)生過關(guān)系,是潘金蓮,此為二。
李雪蓮氣不過,為了討個說法,打了十年官司,一直到秦玉河因意外車禍身亡,官司實在沒法打了才算完。首先聲明:我寫這篇文章不是論對錯,每個人因為環(huán)境、受教育和自身情況的不同都會有不同的選擇,每個人都在默默承擔(dān)著自己選擇的后果,別人是沒有權(quán)力說三道四的。我同情李雪蓮。
看完后,我一直在思考的是:如果我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選擇?各位,如果是你呢?
在打官司的過程中,當(dāng)李雪蓮得知秦玉河死了時,大放悲聲,說秦玉河把她這輩子毀了。確實差不多是這樣,但是如果她不允許,誰能毀了她自己的生活呢?
在這個無常的世界上,基本上每個人都會遇到“飛來橫禍”或者“不公平”的事情,如何面對如何解決真的是一個問題。我們要不要讓這種“意外”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如果我們不想讓它改變我們的人生軌跡,那么我們有沒有這種“定力”呢?該如何判斷呢?
從李雪蓮的角度看,我們每個人也許都有一個幻覺:我們是萬能的懲惡揚善的神,我們一定要讓善惡有報,最起碼對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如此。其實,我們是人。
那么第一,遇到這種事情,是不是應(yīng)該首先判斷,什么是我們可以改變的,什么是我們應(yīng)該接受的。如果改變不了,就去接受,當(dāng)然需要時間。給夠自己時間,然后繼續(xù)走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第二,很多雞湯羊湯都告訴我們,只有過得比對方好,才是對那個人最好的報復(fù)。這也許是一個比打官司稍微理智點的選擇。可是,不一定會,對嗎?哪怕你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能達到這個目標(biāo)吧。
第三,那么,現(xiàn)在,我們是不是可以回到自己身上來了,我們期望中的生活是不是應(yīng)該被自己重視起來,按照自己的想法,保持自己的尊嚴,追求自己的幸福。那個傷害過我們的人,就忘了他吧。就像是兩條相交的直線,糾結(jié)之后,繼續(xù)向前延伸才是我們的屬性吧。
面對紛繁復(fù)雜的社會,始終牢記,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對自己負責(zé),不要讓情緒控制你,不要讓仇恨侵蝕你,不要讓周圍的人吞沒你。任何時候記住冷靜思考,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我們不是誰也許沒有那么重要,我們是誰才是最重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