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不是荒年,怎么會吃人”》

——感于北京2017年底二三事后記

2017年11月并增加2018年1月感懷

今天讀了一首詩《輕肥》,白居易寫的五言古詩《秦中吟十首》之一。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nèi)臣。

朱紱(讀服)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云。

尊罍(讀雷)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詩名《輕肥》有意思,是出自《中庸》“乘肥馬,衣輕裘”,指代達官貴族,有成語衣馬輕肥。古代出門乘馬車或者騎馬,相當于今天富人出門坐豪車。那時窮人估計頂天了乘個牛車,騎頭驢而已,而且這兒說肥馬,那就是更富貴的人家了,馬都喂的肥肥的。穿衣服那更講究了,古人講究衣服越輕越好,綾羅綢緞,貂皮狐裘那是有錢人的象征。

再說說這詩的內(nèi)容,除最后一句外,前面都在描寫中唐時期,宦官權臣集體赴宴的場面,直白的簡單翻譯一下就是:一路上都是意氣驕矜的權貴,豪車鍍晶擦得锃亮,你要問這都誰啊?這都是宦官,穿阿瑪尼西裝的都是文官,穿毛呢軍裝的都是司令,這些人夸耀著去趕宴會。宴會上,酒杯里喝的是茅臺,桌上擺的是山珍海味,水果有洞庭的橘子,河鮮都來自天池,吃的飽飽的,神情自若,喝的高點了牛逼吹得更大。這一年江南大旱,浙江那邊鬧饑荒,到了人食人的程度。全詩完。

朱紱,紫綬都是服飾,就是紅絲帶紫絲帶,唐代三品以上文武官員的官配(唐代官員以衣服配飾顏色來分辨官階大小,比如白居易在《琵琶行》最后寫“座中泣者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當時他是將侍郎,官階從九品,所以穿青衫,正是八九品官員官服的顏色。)。尊罍酒器,講究的人才用,普通人用碗喝。天池,咱文化里天池指代長白山天池,天山天池,還有王母娘娘的瑤池三處,這里指哪不重要,意思反正堪比今天的陽澄湖大閘蟹,千島湖大魚頭吧,你想這東西如果從江浙運到西安,這得動用多少人力物力,就今天順豐生鮮也夠貴的吧。

我最喜歡他做九江市長之前的這種風格,兼濟天下,施家財以為民用;詩歌創(chuàng)作取材貧苦人民,秉持“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詩歌中必以人物事件為內(nèi)容,然后升華提煉控訴當權的腐敗,同情勞苦人民的艱辛。就這一首最后一句,由題目到內(nèi)容,描寫富貴奢侈到達極點,然后急轉直下,“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以最強力最直接的對比,啪啪打臉當政者。類似的詩歌還有《琵琶行》,《賣炭翁》等。當然他也因此得罪很多人,最后被貶來貶去的,導致其由前半生的“達則兼濟天下”到后半生的“窮則獨善其身”,后期作品也溫和的多。

另起,講一下大詩人白居易。

少年天資聰穎不必多說,16歲就寫出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名句。但是他刻苦讀書也是成功的必然條件,他有多刻苦呢?“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讀之)。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shù)。”大意是,眼看20歲了,白天黑夜的讀賦,研習書和詩,來不及睡覺休息。以至于口舌生瘡,手肘因為捧書撐案苦讀而生了繭子。雖然成年了,但是身體不胖,還沒有老但牙齒不好了,頭發(fā)也白了,眼睛也花的像蒼蠅掉里面似的。可見這讀書有多努力!然后才有29歲中進士,詩書聞名天下,生前做到秘書長,河南省長,檢察院副院長等職位,官至二品,死后追贈國務院總理頭銜,尚書右仆射,有唐宣宗悼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可謂生的成功,死的不朽。(注:這里有個點,就是唐朝有尚書省,但是沒有尚書令,而是以左右仆射代其事。就是只設二把手,沒有一把手。為什么呢?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曾做過尚書令,所以后面為了避諱,再不設此官職,或者說有這個position,但是不招人了。)

其留下三千多首詩文,被稱為唐朝三大詩人之一,另外兩位不用提了大家也知道,但是白居易是唐朝生前名氣最大的詩人,沒有之一,其他人都是死后名氣越來越大。白居易活著時就是全國最著名詩人了,上至達官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無人不知,無人不會吟誦幾句白詩的。甚至有人紋身紋他的詩句。還有日本人都跟著起哄,出真金白銀收購白居易的詩。最逗的是有一歌伎說“吾誦得白居士《長恨歌》,豈同他妓哉?”以能背誦《長恨歌》來提高身價。可見當時多么火。

這里就必須得多說一下《長恨歌》,這個作品是他三十五歲寫的,算是早期作品,沒有以普通貧苦百姓為題材,而是寫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故事的,但是全詩也充滿了對楊貴妃命運的同情,以及對這段愛情故事的惋惜慨嘆。而其間還是有幾句是勸諷老百姓的,比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就是說這楊玉環(huán)的兄弟姐妹都因其而得到分封,整個家族都榮耀。然后,這個成功的案例讓天下父母們重男輕女的思想搖擺了,覺得生女兒更好。當時民謠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但是我們也能從詩中明白的讀到,這生女兒不是都能成為楊玉環(huán),“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即便選進了宮也可能面對“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尷尬。而且就算是“三千寵愛在一身”了,最后還不是落得個“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馬嵬坡白綾刺死的結局,其家族也是死的死亡的亡,其一祖之兄楊國忠做到丞相位,不也是直接就被砍頭了。所以做父母的不要總受別人影響,“生男生女都一樣”,心態(tài)要平和。哈哈,這詩讓我講歪了。下一段重新講。

最喜歡這首里的開頭和結尾。“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結尾“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都是千古名句。說到這里啊不得不提一下白居易的愛情故事,不講他的愛情故事就讀不懂他的愛情詩,也包括《琵琶行》。

白居易幼年隨父親去了安徽苻離縣做官,認識了鄰家女孩湘靈,青梅竹馬,有《鄰女》“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詩句贊美湘靈聰慧美麗。兩人雖然很早確立了戀愛關系,但是大家知道,古代那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啊,否則走向婚姻是不可能的。恰巧這白母不同意,嫌湘靈門第低,就是出身貧寒,配不上白家。白居易自己常說自家可是秦朝名將白起的后人。然后到20好幾了,也沒結成婚。后來去他叔叔那備考,離開了湘靈。此一別。有幾首詩給湘靈的,《寄湘靈》“眼凌寒凍不流,每經(jīng)高處即回頭。遙知別后西樓上,應憑欄桿獨自愁。”還有《長相思》“…愿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這和《長恨歌》結尾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不一模一樣嗎?顯然白居易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李楊的愛情故事中了。后來29歲中進士,然后回家省親,又哀求母親同意他倆的婚姻,仍然被拒絕。此二別。于是接下來到37歲白居易一直抗拒任何相親,以此來反抗母親。但最后還是不得已娶了楊氏為妻。也就是這之前寫了《長恨歌》,中有句“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和他寫給湘靈的“回看骨肉哭一聲,梅酸蘗(讀涅,樹嫩芽)苦甘如蜜。黃河水白黃云秋,行人河邊相對愁”,那種和親愛的人無奈分別是同一樣的痛。后來白居易被貶江州,途中機緣巧合偶遇湘靈父女,真是造化弄人,做《逢舊》一首“我梳白發(fā)添新恨,君掃青娥減舊容。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想來《琵琶行》中詩人那么容易感情崩潰“座中泣者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估計是重逢湘靈后,又遇悲慘琵琶女,加上一顆詩人的心,能不把長衫哭濕了嗎?甚至也許琵琶女就是湘靈呢?此三別。最后50幾歲時白居易由杭州回洛陽途徑安徽,去尋找湘靈,然而湘靈的鄰居都說不知其去向。此四別,也是絕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難道不是白居易自己的愛情結局嗎?了解了他一生的愛情故事,也就能讀懂他那些詩了。(以上也算是觀看陳凱歌新片《妖貓傳》感懷吧。)

他跟元稹(讀枕不讀甚)劉禹錫是好朋友,還有那個李商隱,他甚至把李商隱當成自己的偶像。這幾個人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互相寫墓志銘。

先說元稹的墓志銘。古代文人呢給別人寫字啊畫畫啊講究個潤筆,都是講究非給不可,這墓志銘也一樣。然后元稹去世時得有墓志銘啊,畢竟元稹官至宰相。并且古代人最喜歡什么人給寫墓志銘呢,我總結就是這人得有名氣,清高,最好是罵政府的那種文學領袖人物,國學大師或大書法家,比如柳公權顏真卿等就屬于這類特別適合寫墓志銘的大家。基于此,且白居易又是元稹生前好友,所以他家人就請白居易給寫墓志銘,寫完呢非給這個潤筆費,六七十萬錢,相當于今天多少錢呢?我大概百度上換算一下相當于今天250萬人民幣,這元家也是真有錢,但是這白居易那么愛惜名聲肯定不能拿啊,所以遵循“達則兼濟天下”這個孟子思想,把錢捐給了洛陽香山寺。可見其是真愛名聲,視錢財如草芥。

第二個墓志銘就是這白居易的了,誰寫的呢?李商隱,白居易生前偶像啊。也算是圓了白居易的追星夢。但是我讀了幾遍這篇墓志銘,多寫生平,干巴巴也沒什么贊美之詞,而且還有揭老底的話,“公之先世,用談說聞”,大概就是說,你白居易說自己是秦將白起之后,沒有真憑實據(jù),屬于傳說閑談而已。哈哈估計白家不比元家,給錢給的少吧。確實白居易寫給元稹的墓志銘則多有溢美之詞。而且結尾寫的上升到了人生哲學“嗚呼微之!年過知命,不謂之夭。位兼將相,不謂之少。然未康吾民,未盡吾道。在公之心,則為不了。嗟哉惜哉,道廣而俗隘,時矣夫!心長而運短,命矣夫!嗚呼微之,已矣夫!”大概就是說,活過五十歲了,不算夭折,壽命還可以。官位做到橫跨將相,也算是人臣至極了。然而沒有讓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沒有讓我們的理想實現(xiàn),在你心里是沒有完成的心愿吧?可惜啊可惜,“理想太豐滿,現(xiàn)實太骨感”,時勢太艱難啊。理想心氣很宏大,可是命運太短暫。可見還是白居易和元稹關系密切,是知心朋友,不枉二人同年同榜進士一場。

給杭州修了西湖,當時是為了灌溉用啊,可不是今天的國家旅游AAAAA景區(qū)。給蘇州修了一段水路,現(xiàn)在好像還有,叫山塘河,挖出來的土筑成的路叫山塘街,今天依然是蘇州古城旅游名片,從閶門通往虎丘,有“七里山塘到虎丘”之說,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晚年又修了龍門一帶的險灘。看來他確實是比較務實,心疼老百姓的官員。可算有政績的楷模式文官典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01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673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1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39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68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04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01評論 3 44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7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9,70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26評論 3 35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5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39評論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33評論 3 35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4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80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71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21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