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的免費在線教育平臺可汗學院(https://www.khanacademy.org)創辦人薩爾曼?可汗(Salman A. Khan)在他的著作「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中寫下這么一段文字,他說:「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創意、直覺,而且個人風格非常濃厚。」的確,這也是教學工作的迷人之處,師生一起在課堂上對話、研討、發想與創造,讓教學與學習煥發智慧的光芒。
教學之所以會具有濃厚的個人風格,我想來自于班杰明?布魯姆(Benjamin A. Bloom)所提出的教育目標分類(Bloom's taxonomy),他將學習領域分為三大范疇,也就是認知(cognitive/knowledge)、技能(psychomotor/kinesthetic)和情意(affective/emotion),也有人翻譯成知識、技巧和態度。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兼顧三者,不可偏廢,但三者的比重由教師視學生程度、教材內容、課堂氛圍等隨時調整,不同的比重便顯現出不一樣的教學風格。
雖說認知、技能、情意并重,但在絕大多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看到大量的偏向知識傳授,對于情意的培養極為少見,特別是在融合信息科技的課堂教學上。有許有人會覺得對于信息科技這種硬梆梆的工具,要融合情意教學在其中可是難上加難。下面這堂課的例子應該能讓你改觀。
這是一堂高三英語課,李老師是英語科老師,也是這班的班主任,她在高考前的十多天上了這個單元—I've Saved the Summer。由于學生面臨考前最關鍵的時刻,她便特別構思如何讓她的寶貝學生們能夠留下難忘的記憶,因此有了一堂非常令人感動的科技深度融合的英語課。
I've Saved the Summer
I've saved the summer
And I give it all to you
To hold on winter mornings
When the snow is new.
I've saved some sunlight
If you should ever need
A place away from darkness
Where you mind can feed.
And for myself I've kept your smile
When you were but nineteen,
Till you're older you'll not know
What brave young smiles can mean.
I know no answers
To help you on your way
The answers lie somewhere
At the bottom of the day.
But if you've a need for love
I'll give you all I own
It might help you down the road
Till you've found your own.
課堂一開始,老師讓學生們閉上眼睛,聽著輕柔的音樂放松心情。在音樂聲中,老師說她最開心的是每天可以看到他們的笑容,因此她也想把自己的笑容留給他們,此時讓學生睜開雙眼,老師開始在實物提示機下,以手指沾水彩顏料慢慢畫她的笑臉,當學生們看的饒富趣味時,笑臉長出身體,變成一朵向日葵sunflower,學生們說出了向日葵代表的是summer,導入了課程主題I've Saved the Summer,這是一首由美國詩人兼歌手的羅德?。
這節課是以團隊合作學習(Team-Based Learning, TBL)的方式進行,每4人一組,每一位學生使用IRS即時反饋系統遙控器,每一組有一個共享平板,用來小組合作完成任務。
課程正式開始,全班學生朗讀本節課的學習材料I've Saved the Summer短詩,接著李老師便讓一組學生負責詩的一個段落,請小組找出韻腳字,并討論中文翻譯。完成后請小組利用平板的飛訊功能將韻腳字發給老師匯整,全部收齊后老師利用挑人功能,指定各小組同一編號的學生說出翻譯,從他們的中文翻譯里面點出翻得特別好的單字詞,并給予小組加分鼓勵。在小組報告之后,同時詢問這首詩是從家長、朋友,或什么人的角度來描寫,以IRS作答,全班討論得出是從父母的角度來寫。
由于是高三課,接下來他們就要面對高考緊接著畢業,此時老師播放預錄的每一個孩子的家人對自己孩子或兄弟姊妹鼓勵的視頻。(此時學生臉上已經開始泛著淚光)
看完視頻后請小組討論,在紙上列點寫出自己可以為父母做什么,以小組平板拍攝他們討論后在紙上寫下的結果發送到前方白板,同樣抽一位小組代表上臺說明他們的討論結果,每列出一點,小組可以加計1分。
最后老師說她已經把自己的笑容畫出來了,她還希望能留下同學們的微笑,所以請全體學生聚在一起以手機APP拍照后發送到白板,并將課堂開頭的手繪圖畫送給得分最高的小組留作紀念。
在學生離開教室的時候,看到好多位學生都眼眶泛紅,真是令人感動。
雖然說融合科技教學的課堂是較為冷冰冰的,但這么一堂英語教學,學生不只學習教材本身的內容(認知),小組合作研討(技能)、問題發送與答案匯整(認知),更深的是情感的沈浸與發酵(情意),整堂課完全不會感受的科技的突出性,只會在課后恍然大悟,原來老師用了哪些科技來輔助她的教學。
觀察李老師在情意教學部分,她在三個環節中善用科技創造更深的情感傳遞效果,分別是開場引起動機的手繪圖畫、課程中段播放影片傳達家人對學生的鼓勵,以及課程結束前的手機拍攝全班合照。實物提示機直播手繪圖畫時,從笑臉開始,圖畫漸漸變成向日葵,效果吸睛且引導學生快速進入當堂教學主題;家人鼓勵的話語,每位同學家人的簡單幾句話,讓每一個感受家人的愛;全班合照不僅留下這堂課的紀念,也是學生在上考場前值得留念的時刻。
有了這些情意教學的融合,相信這些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若干年,仍會對這堂課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