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大家都在總結過去展望未來。今天我們的話題也非常輕松,通過一則古文暢聊一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兒。
話題資料來自于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說二》原文如下:
虞慶為屋,謂匠人曰:“屋太尊。”匠人對曰:“此新屋也,涂濡而椽生。夫涂濡重而生椽撓,以撓椽任重涂,此宜卑。”虞慶曰:“不然。更日久,則涂干兒椽燥。涂干則輕,椽燥則直,以直椽任輕涂,此益尊。”匠人詘,為之而屋壞。
一曰:虞慶將為屋,匠人曰:“材生而涂濡。夫材生則撓,涂濡則重,以撓任重,今雖成,久必壞。” 虞慶曰:“材直則干,涂干則輕。 今誠則干,日以輕直,雖久,必不壞。”匠人詘,作之,成,有間,屋果壞。
大致翻譯如下:
虞慶造屋,他告訴蓋房的,我要高屋子。匠人說,這新房子,椽子沒干透容易變翹,用翹的木椽承托濕重的泥巴,屋子還是矮點兒比較合適。虞慶說,你說的不對,房子蓋好后,椽子會慢慢變干變直,泥巴干了也會變輕,沒事兒的,還是高房子好。木匠見說不過他,按照他說的去做,房子最后倒塌了。還有一種說法,虞慶要建房子,匠人說,木材沒干透,泥巴也是濕的,沒干透的椽子容易翹,房子就是建成了,時間久了也容易塌。虞慶不同意木匠的說法,他認為,木材干透了會直,房子蓋好后,木材慢慢變干變直,泥巴會變干變輕,不會影響房屋質量。木匠見說不過他,按照他的想法把屋子建成了,過了一段時間,屋子如木匠所說,倒塌了。
看到這里,肯定有人會說,這倒霉的虞慶,蓋個房子,怎么最后都塌了!我們能從這篇文章中看到什么呢? 我這篇文章是漫談形式,想到哪里說到哪里,希望大家也在文章后留言相互交流。
我看到的是一個外行指揮內行,結局“杯具”了!
木匠沒有虞慶那么能言善辯,但他作為造房子的專業人士,應該是個內行了。木材沒干透,會變翹,這個自然現象,是大家都知道的,關鍵是這個內行知道這種木材用在房子上會有什么樣的結果。一個外行,靠自己的想象,來指揮內行,結果事實勝于雄辯。任何沒科學依據的夸夸其談都是站不住腳的,“杯具”沒商量!我們會看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奇葩”,都要感謝這些夸夸其談的外行。諸如,我們會想到某些“三拍”事件。不懂業務的領導“一拍”腦門做出一個決定,下屬稍后反對意見,領導“一拍”胸脯,保證沒問題。等按他的辦法執行后,最后領導“一拍”大腿,壞菜了!具體實例我們也見的不少,留給大家文后暢所欲言。
深挖故事里的生意經“雙贏”。
虞慶蓋房,我看來,那就是樁生意,一個出錢的,一個干活兒的。出錢的是大爺,他不僅有錢還有權,干活兒的要賺錢還沒有發言權。房子倒塌,誰之過? 因為虞慶的主導地位太強了,木匠沒說過他。如今,社會不同,已無尊卑,在公平公正的條件下做生意,要比舊時候好很多。 好生意,要講究“雙贏”。買方既能買到好的東西,賣方也能賺到自己的勞動所得。 生意的雙贏是對買賣雙方都有要求的。需要雙方各司其職。假設如今虞慶蓋房子,他要做的是什么呢? 找好一個手藝好的木匠,提出房屋的各種要求描述,準備好錢,按時付款。匠人的要做的,就是按照虞慶的要求造好房子。如果,虞慶要求不好實現,他一定要以專業角度給出中肯的建議。例如,木材太濕,不能蓋房子或不能蓋高房子,那么,他可以建議虞慶換干且直的木材,或者等把木材處理好后再蓋。雖然會花一些錢財或時間,但能保證房子的質量。無論我們買什么,使用質量和效果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虞慶蓋個有問題的房子,有什么用,過些日子坍塌了,沒準還鬧出人命呢!
我們做為買方時,講究“貨比三家”。我們要綜合考量,才能找到那個合適的合作方。不能一味的只追求低價格。前些年我在做家具出口貿易時,需要在港口找一個報關和做集裝箱拖車的代理公司。我找的那個合作公司跟我合作過多年,他們的價格雖然比一些硬拼價格的公司稍高,但與他們合作我感覺安穩踏實。如果遇到海關驗貨或者特殊問題時,他們公司會盡全力幫我解決。試想,只圖價格,萬一有問題,沒準他們還會以各種借口再趁機多收費。還是那句話,“羊毛出在羊身上”,你想馬兒跑得快,又不想讓馬兒吃草那是不可能的。“占小便宜吃大虧”老祖宗的這句話是不騙人的。
做為賣方,不管你出售的是商品還是服務,一定要盡力做到最好。用最專業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給買方更好的購物體驗。這里得提前些日子我說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種職業技能也是一種職業操守。千萬別糊弄。我們以紅木家具為例吧。都知道做紅木家具是一個漫長而細致的生產過程。有的客戶會說,我過年用,這家具我1個月就得要。你說這事兒我能答應么?不用想,肯定不能啊!木料烘干還得一段時間呢,我總不能拿不干的料給你做吧,到時候開裂了,出毛病了,你不嫌棄,那我還嫌砸牌子呢。這種活兒我從來不接,給多少錢也不接,要不您就到別地兒買去。別人能做我沒意見,但我做不了。說到這兒,想起來另一件有意思的事兒,有個網友曾經問我一件家具的價格,我如實告知,他回我:“你半年沒開張窮瘋了吧!”我有點兒哭笑不得,正想著怎么回答他,他把我拉黑了。哎,一分價錢一分貨,我總不能也做那種物不美但價廉的東西賣給你吧。總之,賣方一定要技術專業,做人還得硬氣才行。
說的也不少了,我們回顧這個古文的作者:“法家”代表人韓非子。我很佩服他的依法治國,實事求是的主張。他是個硬氣且很有原則的人。無論大到治國,小到做生意,還是夫妻柴米油鹽過日子,經營無處不在,良好的經營理念才能會得到優質的“雙贏”。
最后,再分享一下我的“雙贏”竅門。“Trust each other is the basin; Understand each other is the development together”。這是我做貿易時,對從沒見過面的那些客戶們常說的。這是我的生意經,他們也非常認同。中文意思就是:相互信任是合作的基礎,相互理解才能共贏發展。一般,他們都會先認同我的理念,再決定與我合作,至于商品的價格,雙方只要有誠意合作,自然會有商量的余地。用低廉的價格吸引客戶再以次充好,這樣的生意能成,一次罷了。哪個做生意的不是想有個長期穩定的合作呢。買賣雙方,人品好,理念認同,可以做到相互信任,才能談合作,但在價格或者交易中出現問題的時候,要相互理解才能共同面對與解決問題。比如,外貿中遇到海關驗貨,這種概率事件影響了船期,增加了成本,沒辦法,互相理解吧。
我的生意經碎碎念到此結束,預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生意興隆,財源廣進,2018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