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節剛過,附近山上就有人陸陸續續開始掃墓了。掃墓俗稱上墳,是人們在清明節前給逝去先人墳墓清除雜草,打掃墓地,進行祭拜,表達哀思的方式。
? ? ? ? 相對于今天掃墓時給先祖墓地獻上花籃的簡單做法,我少時的祭拜儀式可是要隆重許多的,清明前一二個月,家家戶戶就要開始準備了。人們通常會買來大量的紙篷,用上幾天時間打好“玖拾”(溫州話對紙錢的別稱,在紙篷上敲印銅錢的印痕);買來蠟燭香和金銀紙,金銀紙是要折成元寶形狀的。掃墓前一二天,又要準備好雞魚肉等三牲祭禮。當然,經濟條件好的人家也有用整個豬頭的。清明祭祖時還有一樣食物是缺少不得的,那就是“清明餅兒”。
? ? ? ? 春節一過,春風和煦,山間田頭便長出了許許多多我們喚做“清明草兒”的植物。“清明草兒”也叫棉菜,翠綠色,草莖長約五六厘米,長著細細厚厚的白色絨毛,莖頂部綻開著黃色的小花,它是“清明餅兒”不可或缺的輔料。在春節過后至清明的那段時間里,在春陽沐浴的午后,小伙伴們便開始提著籃子,到田野里采摘棉菜了。春天的風是溫柔的,輕輕的吹拂過孩子們的小臉頰,吹來了陣陣清香,身子似乎也變得輕盈起來。孩子們在田間追逐打鬧,躍過麥浪,穿梭在油菜花之間,盡情享受著春天的歡樂。大家瘋玩了整個下午,回到家里時,籃子里往往也裝了不少的棉菜。母親會將我們摘來的棉菜洗凈晾干,密封在尼龍袋里,以備做清明餅兒時用。
? ? ? ? 臨近清明的時候,祖母便會請人挑選吉日,準備掃墓。一家人便開始忙碌開來,祖母和母親負責做清明餅兒。她們將棉菜搗成汁液,和糯米粉一起攪拌,揉成一個個小小的糯米團子,又在每個糯米團子中包入肉末筍絲或者甜糖餡,貼在大鐵鍋鍋壁上蒸熟。蒸清明餅兒時,要記得在鐵鍋底部加上少許水,并用一只倒置的瓷碗蓋住清水,以保持鍋內濕潤,免得餅兒蒸焦。蒸熟后的清明餅兒油綠如玉,柔韌細膩,清香撲鼻,是我們小時候最喜歡的食物。父親則忙著宰雞殺魚,準備酒席菜肴。我和妹妹也會手忙腳亂的幫助父親一起拔起雞毛來。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清明酒還是節省不得的,甚至要和正月酒一樣隆重。
? ? ? ? 掃墓的時間一般是在上午十點鐘左右。在祖父的帶領下,一家人挑著供品,扛著鋤頭,拿著鐮刀,到橫嶼山山頂曾祖父的墓前進行祭拜。曾祖父出身潘橋上杭,因曾祖母家人丁不旺而入贅,說是倒插門,其實我們后輩都是跟隨曾祖父姓蔡的。曾祖父一生操勞,英年早逝,在他60歲那年,帶著10來歲的我父親到芙蓉尖砍柴,不慎摔下山坡。父親至今仍常常念叨此事,說曾祖父是如何的寵愛他,說曾祖父摔下山坡時的情形,說他哭嚎著下山一路跑回家中報信……芙蓉尖地處蕉下村,離我家陳莊村有二三公里距離,一條小路穿過了兩村之間的空曠田野。每每說起此事,父親總是滿懷深情,言語中略略帶著傷感和憂思。曾祖母我倒是很熟悉的,她82歲去世時我已讀初一了。曾祖母非常疼愛我和妹妹,常常將她珍藏在箱底的零食拿出來分給我兄妹吃。冬天,我和妹妹常常爬上曾祖母的床頭,和她一起分享著她那只寶貝似的銅火箱。每當村里播放電影的晚上,我都會挎著長凳,挽著曾祖母去看露天電影。我至今仍忘不了曾祖母的小腳,忘不了她蹣跚的身影。
? ? ? ? 到了曾祖父墳前,大家各自忙碌起來。父親和叔父先用鐮刀將墓地周圍的茅草割去,再用鋤頭挖來黃泥往墳頭培土。小孩子們則拿掃把幫忙清掃墓地。雜草灰塵清理干凈后,我們便在墓前擺開了供品。供品的樣數都為偶數,雞、肉、魚、清明餅兒是少不了的,當然還要有米飯和黃酒(前年,我去紹興時帶回幾壇老酒,在給我祖父掃墓時,我還特地用可樂瓶裝了一些,灑在祖父墳前)。在墓前兩側,各有一個用磚頭砌成的小洞,是用來點香燭的,金銀紙和“玖拾”則要用火燒化在墓前空地上。祭拜儀式結束后,父親還會放上幾個鞭炮。在大人們收拾供品的時候,我和妹妹早就眼巴巴地盯著清明餅兒了。祖父見了,便笑罵著拿起兩個分給我倆,那種棉菜糯米粉里面包裹著的肉末筍絲味,至今想來仍讓人垂涎三尺。
? ? ? ? 站在曾祖父墓前,啃著清明餅兒,放眼望去,滿山遍野的紅杜鵑迎著春風顯盡優美舞姿。山下阡陌縱橫,金黃色的油菜花和淡紫色的苜蓿花相互輝映,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而今,到處都是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那一片廣袤無垠的水田早已消失殆盡。山河依舊,風光不再,就如同今天包子店里買來的棉菜清明餅兒卻再也吃不出祖母和母親做的味道來。這幅美麗的景象只怕是要永遠定格在我童年的記憶中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年春節于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