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引流品
獲取流量都是有成本的,店鋪租金,是線下流量的成本;競價排名,是線上的流量成本。那么除了用成本買流量,還有其他方法嗎?
可樂進價1.3元,本來要買2元,現在就買1.3元,一分錢都不賺。因為便宜,大量用戶被吸引過來。你放棄0.7元的利潤,就是你用來購買流量的成本。這是,你賣可樂的目的不是獲利,而是為了吸引人流。顧客來了,還會買其他的產品,其他的產品就是利潤商鋪。
引流品,可以不僅僅是沒有利潤的商品,也可以是用戶希望獲得的“便利”。比如,免費wifi,這個引流品,可以用戶到了門后就想進來,進來后,就放慢了離開的腳步;atm機器,讓用戶在最有錢的下一秒,就站在你的店里;代收快遞,讓白領每次網購,都會在下班后來一趟,也許順便就買了些東西。
引流品,就是用利潤,或者便利換流量的商品。
運用:
外婆家的麻婆豆腐,一份只賣3元,3元的豆腐就是引流品。
我是一個景區,想利用利潤換流量,怎辦?把門票免了,吸引來的人流可以通過住宿、餐飲、演出、禮品等賺錢。比如杭州西湖。
再比如淘寶賣家的爆品,單品爆款就是引流品。
再比如一個酒吧想吸引流量,女生免費,男士收費,小菜免費,啤酒收費,女生和花生米就是引流品。
再比如,電影院的爆米花,藥店的體重測量器,超市的便宜雞蛋等等都是引流品和利潤品的組合邏輯。
還有那些應用:
顏值是引流品,才華是利潤品。吸引流量本身是吸引注意力,有了注意力的產生才有了溝通的可能,才有了后面利潤品的成交。誰叫這是一個顏值的時代呢。當然,知識付費時代,才華也是引流品。
宜家的引流品有很多,有給客戶帶來便利的兒童游樂區、產品試用體驗;也有沒有利潤的免費咖啡券、生日蛋糕券。他們經常推出非常便宜的單品爆款,從3塊多錢的杯子到幾十塊錢的茶幾,幾乎每個逛宜家的人都會買一兩個這樣的單品。這個都買了,必然還會捎帶再買幾個別的東西。因為宜家的收銀臺設在一樓大門口,你要走完樓上樓下一大圈才能到達收銀臺,消耗了大量時間也算是沉沒成本,所以單單買一個小東西無法滿足用戶的合算心理。特別要提的就是餐廳的設計,當宜家剛剛開的時候,我同事就去過,我說你要買家具嗎?她說,不是,我就是去帶孩子玩玩,吃個飯。差不多很多逛宜家的人都是逛一圈,吃個飯,拿個免費停車券回家。對于餐廳來說,免費停車券是餐廳的引流品,餐廳是家具店的引流品,但我覺得餐廳開得這么火爆,本身就是一個利潤品,是兼具引流與利潤的完美設計。
衛生間對于加油站是引流品。
買一個打印機很便宜,但是油墨卻很貴,打印機是引流品,油墨卻是利潤品。
膜拜單車,初次使用用戶有10次免費試騎的機會,這個免費的機會就是引流品。
路邊什么養生店,為了吸引老年人到店,提供免費機器按摩,一般按摩時間30分鐘,這30分鐘可以聊好多天(講座),后期賣設備賺錢。
我是一家山莊,位置比較偏僻,我也想吸引流量這么辦?比如設置一個燒烤區,區域免費,但是提供的食材和工具收費,這個區域包括山莊的景色就是引流品。
我是一家新開的面館,為了讓客戶能到有機會到店,提供只要成為會員(微信識別)立得20元現金券,分享再得20元現金券。為了獲客,給客戶提供體驗金,體驗金就是就是引流品。
肯德基和麥當勞,都設有兒童游樂設施,吸引兒童游玩。還有6元的早餐,+2元的小吃等等。
裝修免費設計就是一個引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