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
2014.06.28
很早以前讀過一本蓋洛普的書《現在,發現你的優勢》,說的是利用自己的優勢在職業生涯取得成功,讀過感觸很深,也引起我有一段時間對自己優勢的思考,但主觀的看自己的優勢實在有商榷,比如你覺得自己人際關系不錯,不要認為自己的溝通能力就很好。所以,如果要有一個工具來測出你的優勢在什么地方,然后有意識的去發展這個方面,是不是很好?蓋洛普又出了一本《優勢識別器》,配了一個網絡上面的測試卷,一本書會給你一個唯一的一個密碼,測試完之后會給你一個測試報告,英文版和中文版,詳細的分析了你的五個主題優勢。這本書詳細介紹了34個主題,以及行動建議,是一個很詳細的指導,可以幫助你很好的最大化你的優勢。
我做完了這套測試題,最后測出的五個主題優勢分別是:
成就:作為一個追求成就的人,你必須學會與這種隱隱的不滿足感相處。它畢竟不無益處。它給你動力,使你能長久工作而不知疲倦。 ?
回顧:你往回看,是因為在那里可以找到答案。你往回看是為了了解當前。從你的制高點望去,當前變動無常,雜亂無章。唯有回首以往,回到策劃之初,當前才重歸平穩。 ?
學習:學習主題并不意味著你力圖成為某個專業的專家,或追求伴隨某種專業或學術頭銜的榮耀。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學習的“路程”,而不是具體結果。 ?
交往:交往主題使你與熟人的關系更緊密。你未必羞于結交新人——事實上,你可能有其他主題,使你從結交新朋友中獲得無窮樂趣——但你的確從保持密友交往中汲取巨大大歡樂和力量。你對親密關系感覺自然。?
審慎:你為人謹慎,處世警覺。你是一個十分關注隱私的人。你深知世事難測。表面上一切井井有條,但深處危機四伏。
是不是有一股濃濃的翻譯腔,但大部分還是挺符合的,它建議給你的就是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在不同行業取得成功。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即用你的弱勢打敗別人的優勢。在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的筆下,強者不一定會一直勝利,弱者需要找到適當的方法來反敗為勝。反敗為勝的故事是我們每個人都愿意聽的,在英文中有一個專門的詞語,叫做underdog來形容處在劣勢地位的一放,在這本叫做《逆轉》(英文名叫做 David and Goliath,大衛和歌利亞)的書中,格拉德維爾從圣經中的大衛和歌利亞的故事說開,看上去弱小的放牛娃大衛如何打敗強大的歌利亞的,很簡單:大衛使用了投石器,而不是用刀等兵器跟歌利亞硬碰硬,于是作者總結了一條戰勝強者的法則:不要用對方的規則來玩游戲。你必須用另外一種規則來玩游戲,你才能有勝利的希望,否則只有等死的份。作者說的第二個故事就是由一班沒打過幾次籃球的中學生組建的籃球隊如何在高中聯賽中取得冠軍的故事,他們不跟對手去拼投籃、搶籃板,而是利用了籃球比賽中的規則:一方進攻必須5秒鐘內把球發出來,10秒內過半場,于是這個球隊的所有孩子都是頑強的斗士,從開始就全場緊逼,讓對方連球都發布出來;而不是采用退到己方場地跟對手打陣地進攻。所以若想作為弱勢的一方取得勝利,你不能跟別人用老規則玩,必須讓他們跟著你的規則來,這樣你才有勝利的希望。
那么到底是優勢重要還是弱勢重要?其實弱勢最后經過適當的轉化還是變成了你的優勢,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發展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