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羅胖大大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提到:未來,時間將成為商業的終極戰場,商機將從空間轉向時間,誰能占領消費者的時間,優化他們的時間,誰就能獲得用戶。人們在消費中花的不再僅僅是錢而已,更是為每一次消費支付了時間。顯然,時間已經成了新的價值衡量標準。
未來,不僅商界大佬們將要開啟一場用戶時間爭奪大戰。在這個人人都談時間管理的時代,如何利用好時間,似乎成為所有人衡量體現自我價值的標準。相信在這個時間被無限碎片化的時代的你,應該也是深有體會。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講心智。分析了心智、時間、和有效行動之間的關系,我總結了一下:有效行動,是節省時間的最佳途徑。而效行動的前提是成熟的心智。
01
越是急于求成,越是心智不成熟
前輩們說,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太浮躁,太急于求成。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動不動就想要干貨、想要走捷徑。然而,這樣一群看似勤奮的尋找捷徑的人,實則懶得多走一些彎路去實踐和驗證;看似聰明的節省了時間,實則愚蠢原地踏步;看似勇敢的走出平庸,實則懦弱的逃避改變。
那些總是問“這方法真的有用嗎”而不行動的人,往往在尋找方法中浪費了好多時間;而那些不管方法管不管用,先行動了再說的人,則往往早已經達成目標,甚至還得到了意外的收獲。
太多人總是打著勤奮高效的旗號自欺欺人,總是看到速成表面的立竿見影,卻沒有看到速成背后超強的行動力。我就是其中一個。
02
心智的力量的差異,足以讓人在前行的路上南轅北轍--想太多,不去做,一切都是然并卵。
有時候,我們總是太過于“理性”的去思考一件事值不值得做,總想要找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去達成自己想要的效果,而放棄一些去嘗試因為看不到顯著的成效或者收益的方法,看似節省了時間做無意義的事,殊不知自己在因為找方法浪費了多少時間,結果方法沒找到,事情也沒完成。最后,這種雙輸的結果不斷的惡性循環。
我剛畢業那會兒,比現在還急躁。大學讀的音樂教育,畢業找工作也只能去琴行當音樂老師,從助教開始。在老家考個招教都是萬里挑一,難度系數堪比選美。而且工資也才幾百塊錢。剛出學校那會兒心氣高啊,特別不想畢業了還要靠父母幫襯才能生存。想到當個老師只有幾百塊錢工資,去琴行當老師也是沒有節假日沒有周末沒有節過就絕望。為了一工作就不至于那么窘迫,為了可以正常的朝九晚五,我都沒有努力去尋找去嘗試,就放棄了自己喜歡的教育行業。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真的是太急了。
后來,我去了一個朋友公司做了策劃。工資比當時做老師工資確實要高很多,周末雙休還能自己學習,平時省下來的錢還可以給家里買買東西,過年帶家人出去消費。日子似乎獲得還可以。
今年偶然有機會跟一個大學同學見面,得知他現在在一家琴行當老師,自己管著一家琴行,工資也比兩年前翻了好幾翻,還在老家買房付了首付。看到他從那時候熬過來的經歷,我開始有些愧疚。更有些佩服他的忍耐和堅持。
這兩年來,我一直在尋找著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想要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職業和行業,然后又可以快速賺錢的工作去做。總是不斷的行動,放棄,行動再放棄,反而讓自己越走越慢,越走離目標越遠。
人們總是潛意識的去規避風險,躲避到自己覺得安全的區域,總以為很多事情沒有動力做是因為不感興趣,實際上,做一件事有沒有動力,不是源于你是否對它感興趣,而是源于這件事做的好不好給你帶來的成就感。成就感可以是你自己的滿足感,可以hi別人給你的肯定,也可以是金錢。
最近一段時間參加了一些訓練營,通過一些大咖的分享,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才開始慢慢打開心智。開始慢慢體會到,很多時候,有一些彎路還是要走得,有一些坑還是要跳的。世界上的每個人走的路都不會一來是是直的。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多走幾圈,慢慢路就走直了。
有的時候,慢反而是快。最近靜下心來好好整理自己的時候,發現即使每一天只做了日更這一件事,也讓我變得很充實。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而是體會改變的過程給你帶來的收獲。
03
開啟心智,高效行動,讓時間變得更有效。
很多人都在談時間管理。而很多人沒有看到,時間管理背后的秘密,是更好的掌控自己。掌控自己的大腦。掌控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耐心的堅持。像理財一樣去計算時間開銷,感知時間,不斷的訓練,節省時間開銷,不斷的讓時間更高效。
書上還講了一些計算時間開銷的方法,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采納。對你有沒有用,只有試了才知道。
打開心智,轉變思維,試著提高自己的行動力,走出舒適區,是提升時間有效方法。
最近開始堅持日更,雖然比起別人我的行動力兼職弱爆了,我的效率也不夠高。但比起之前,我每天都在進步,這就是我最大的小確幸。每天通過寫作讓自己更好的思考,堅實的走好每一步,未來,總會有質的突破。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希望我的分享讓你有所思,有所行。
感謝你的閱讀,喜歡的話就點個贊吧~歡迎各位在留言區交流探討。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