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用一段我在大學同學群里發的文字和對話:
>我:
在CES ASIA展上聯想展出了一款智能跑鞋,搭載因特爾curie模塊。個人評價噱頭大于實質。
這個想法我在15年7月從非洲回京休養時,算是靈光一現,在義烏和青島就和你們說過。講的就是運動科技大業的三步走的第一步,通過現有服裝加手環這樣的低成本科技通過組合拼裝低成本模式來實現進入運動科技門檻的第一步。而因特爾這個curie模塊其實就是我和你們說的手環基礎電路板。成本價不超過十塊。
百度搜索聯想智能跑鞋一共70萬條消息,各大網站的通告都類似,可見實際上聯想還是把錢大部分都砸在了宣傳上。實際上現在市面上的技術多是通過簡單組合拼裝實現的,看2016年CES ASIA 得獎的名單就可以做個推斷,百分之八十的產品都是通過簡單拼裝現有技術實現的。接著說剩下的那百分之二十,就是簡單的技術更新而已。真正可以得到啟示的是,在生產力沒迎來真正第三次革命前,科技在具體產品的實現都其實停留在對現有技術的發散思維的組合上。
而第三次革命,我覺得就是對微子的展開和折疊,套用《三體》的話說就是將三維空間展開成為二維甚至一維。而所謂信息技術革命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產力革命,這個我之前就和你們聊過。
三體所描述的世界也許很快就來了,但不管他來不來,都不會影響到產品設計。因為對于人類來說,沒辦法將科技或者生產力本身當做一個產品,他需要的是組合拼裝后成形的他能理解的產品,所以不管生產力變成了多高,做產品可能也還是對生產力的重新組合再包裝。
某:你當時說的是襪子。
我: ?我說的是如果資金不夠可以先從襪子入手。
從服裝這個行業這個入手,結合科技進行拼裝,是我對如果從服裝起步創業的觀點。
某:這也屬于可穿戴設備吧?
我:可穿戴設備本身的含義是我說的意思,但現在市場中普通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含義僅限于手環等那些明顯的類似首飾的可穿戴設備。
通過現有可穿戴設備的技術(普通消費者認為的,且科技已做到低成本的)結合現有服裝,就是我說的第一步,也就是聯想現在做出來的東西。
第二步是科技的更新,模塊徹底融入到服裝里。
這一步實現以后,大家以后買衣服買鞋除了看樣子以外,就是選功能,比如衣服可以自動降溫,可以自動助曬等等。
某:自動保暖不用羽絨服了。
我:自動保暖這個功能市面上已經有了,但還是用的是第一步的技術,即簡單拼裝。
第二步的技術是材料本身可導電編織于服裝里,把衣服回歸到只有單純的衣服,而不是加一個電路模塊或者反應模塊實現功能。
就拿防水這件事來說,目前的防水技術是密封性足夠,抗壓性足夠,即防水。所有用這個防水技術做的不論手機也好,服裝也好,都是我說的第一步的技術,通過技術的組合拼裝實現的。
如果防水走到第二步技術里,那防水是材料本身防水或本身親水。手表手機的電路版本身可以接觸水而不怕水。衣服目前已經初步實現了防水這個第二步技術,即納米涂層,但成本太高,所以當技術累計到可以更新以后,第二步技術當然會徹底推廣,你可以設想,如果1平方米的納米涂層只要1毛錢的成本,那以后肯定所有衣服都會防水,如果一樣價錢的衣服不防水,誰會買?
引用完我也得進一步對上面的話寫一些解釋,因為通讀起來,有兩點存在邏輯矛盾,一個是運動科技大業分三步走和現在的技術發展的邏輯矛盾,另一個是假如三體世界實現以后人類創造產品的模式與人類本身的局限沒說清楚。一個一個說:
運動科技三步走說的是,第一步簡單組合拼裝,第二步技術更新改拼裝為融合,第三步技術痕跡徹底消失。這個過程實際就是技術更新而能做到痕跡消失的過程。這是不論選擇哪個行業都遵循的定律。
人類的局限在我看來就是思維容易定式,所以當我們具有對微子展開折疊的能力后,受制于思維的局限,對微子的重新折疊也只停留在現有經驗上。當然,到那個時候也許會新興一個職業--想象師,專門負責發散思維天馬行空地創造一些超于人類現有經驗的東西,這樣會將人類對微子的重新折疊能力逐漸充分發揮,那時人更像神,可以迅速創造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