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時想人類的進化在開始階段,總是異常緩慢,就象原始社會;但越往后越快,越進入高級社會越快。年紀稍大的人,可能會有體驗。就象最近幾十年,在物質上、可用的工具上,電視、電腦、汽車、互聯網、人工智能......,都快速地進入并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或也悄然改變我們的基因。人類形體構成的進化或正處在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關鍵點上。
二
其實我們個體精神世界的進化,有時跟人類進化的過程很相似,只是我們很多人未去用心體會;或者說,我們未努力、未思考。
想想自己這幾年的心路歷程、這幾年的所見所感、這幾年的精神漂泊,感慨尤多。
1
生病之前,從來未往精神方面考慮,思想在塵世間游蕩,也很少去看書,每天在慢無目的中度過;看身邊熟悉的人,從身邊消失,很少會震動到心靈。當然,也可能跟自己所感知的文化氛圍有關。
生病后,當死亡的考驗真的降到自己身上,才突然醒悟,原來我們真的,僅僅是凡塵中的一個過客,我們不是長生不老的神仙。
之后,在內心深處真的開始不斷地追問自己: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們把塵世中的日子都作為生命中最后的時光,如果你真的用心靈去感悟,你會發現,原來每一個日子都是如此美好,原來每一個人都有愛心,在內心深處都是愛你的;你就會發現你以前情緒受擾的,都是多么緲小的事。
這樣想了,我的周圍、我的每一天,真的開始美好起來;我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與興趣,象一個童真的孩子;也開始讀書、寫博。開始,沒有寫的習慣,有感想才會去動筆,一個月寫個兩三篇(博客會有個弱點:形不成一種氛圍;就象住大城市,門對門不認識)。
2
簡書給了我很大變化。使用簡書,也是在百度上無意間搜索到的。無論怎么說,簡書確實適合初學寫作的人。這里無論是編輯、讀者,還是作者,大家就象一家人一樣,互動非常好。彼此互相鼓勵、互相問好,就象小時候的鄉村鄰里。
這世界有時確實很神奇,若你想到什么,或想要什么,宇宙中有關這方面的能量就會在你身邊聚集;愿望越強,聚集的能量越大、越多。尤其是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
(1)
初到簡書,我先關注了“寫作“專題。讀到簡友格格的一篇關于參加寫作班體驗的文章。我覺得很好,就立即簡信咨詢她。她立時回信,向我介紹這個寫作班確實不錯,是她比較了幾家后,決定的。
自從開始寫作后,我一般對寫作的人,就會有一種自然的信任與好感。我參加了兩期“好報”寫作班。
寫作這種技藝,有時也確實沒有什么技巧,無非是大量的實踐、不斷地寫,在寫中感悟、在寫中總結。
“好報”的作用,一方面是請出過書的作家做寫作上的感悟、交流;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要求學員每天寫一篇500+的文章。
我們一群原在精神上各自彷徨、孤寂摸路的人,現在終于集合到了一起,有了前輩老師的指引,就象集合在一起,坐上了高鐵。
一旦上了這輛車,你就完全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精神交流的世界、培養大咖的世界、大咖云集的世界、無私分享的世界,也是一個自我提速、自我約束、你追我趕的世界......
就象我參加“好報“寫作班兩個月,就寫了五十多篇、近六萬字文章(而之前,一年大概十幾篇);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寫友。
結束后,大家余興難了,又自發組織打卡群、讀書群,從此學習、讀書、寫作不停頓。
(2)
寫作群里自強不息的典范太多,你在這種環境與氛圍的推動下,不進步都很難;你會感嘆,原來在我們平庸的生活之外,還有這樣一種世界存在。
第一期認識的妹妹格格,80后美女。每年讀100多本書,每天一篇文章,出版社約寫書評,馬拉松跑步達人。有自己的讀書群、學英語(單詞、口語)打卡群......
第一期認識的90后小妹文清(“90后傻蛋“),也是了不得,我心目中的小女神。普通大學畢業生,一個人在上海打拼。《工作2年工資翻10倍,我是怎么做到的?》,文字間那種積極、主動、學習、思考、探索、總結的能力,讓你嘆服不已。在每周一次的課堂上,我也從交流中看到她背后主動聯系老師,要求在網課上分享寫作心得,自己準備課件。也就是她積極地爭取、不放棄每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
年前看她決定業余時間學習繪畫,因為很多地方要用到;一二個月時間過去,她已從畫盲,完全變成一個畫家了。
第一期認識的一個同學李添,已經堅持寫作171天了,從未間斷過,現在自己開寫作班了。
……
(3)
第二期認識的樹妹(“曠野里的樹“),知名小說家(當時寫的自我介紹驚了我)、俄語翻譯家,經常在國外,也是異常用功。
在她建的讀書群里,又認識了一個小妹妹瑩瑩(劉瑩)。這小女神也厲害得很,文曲星下凡的樣子(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寫作天天日更,文章經常上首頁;有時每天兩更,有一天竟然四更。不知她哪來那么多精力,哪來那么多感悟。我記不清在她的哪篇文章看到過,她有段時間,把別人十年時間看的書都看了。
她還特別喜歡學習,主要是寫作上,經常上各種微課,還經常分享。我上過兩次,都特別好。就象最近的“高博士讀書方法論之精華分享會“,十幾種讀書方法,使你腦洞大開。瑩瑩現在又在群中,開始分享熊逸書院熊逸老師的課,比如《國學的開端——<春秋>與“春秋三傳”》......
今年參加樹妹推薦的一個學習群,王佩老師“好中文的樣子”。王佩老師是著名編劇,《正版語文》作者。在這里,我們不僅見識他的學識,“好中文“源頭的研究,比如《圣經》、樣板戲、《共產黨宣言》各種版本的和合、比較;也了解了他其他的技能,包括學習的技能,比如語言方面:英語的掌握、希伯萊語的探索;科技工具方面:比如現代“和合技”:github的應用、寫作時雙屏的使用、submit text、vpn......,他掌握的技術跟程序員差不多。他還有一個經典語句,“我是一個去洗手間忘了帶書,把洗發水瓶子上的字都讀一遍的人。”
這個群也是大咖云集,好多都是出過書的。我們在這里見識他(她)們的所思所想、見識他(她)們是怎樣生活的、見識他(她)們的探索進取......
寫作的人都是好奇心重的人、都是喜歡各種學習的人。比如有位同學萬麗老師,上課、看書都畫一個腦圖,非常吸引人,大家詢問她,怎么學的。她就立即開了一個班,“零基礎腦圖初級班“,我們就呼啦去了。但其實,還是要有一點繪畫基礎才行。腦圖的作用確實是明顯的,它的邏輯性、形象性、全腦性......,不是一般工具所能比的。
因為自己實在是畫盲,而又適逢小妹文清,已探索出了一套繪畫的方法,于是自己又喜滋滋地上路了。
(4)
這個世界就是這么神奇,越是高層次的人,他(她)的接觸面越廣,了解得越多,感知的越多,想法越多;對新知學得快,理解得快。而且越是優秀的人越努力,越有慣性,就象兩極分化一樣,越窮越窮、越富越富。
就象王佩老師,包括很多大咖級同學,他(她)們學習的工具、學習的技能、學習的效率都是我們普通人的好多倍。有時想,會講普通話有什么用,但現在不一樣了,有專門的語音輸入法,立時可轉化為文字;有時想,畫畫有什么用,現在也不一樣了,可以幫助我們充分利用大腦,使用工具(比如腦圖),……;……
這世界就是神奇,因每個人的閱歷不同,看事物的邏輯思維會不一樣,就象大腦,有人看到的是一個整體,有人看到的是左右腦(左主邏輯右主圖像),有人看到的是“物、情、智”(動物、情感、智能)……;不同的事物之間,又有異曲同工之妙,就象畫畫跟寫文章一樣,確定主題、框架、細節……,還可以類推一切藝術創作。
這世界就是神奇,每一個事物都有干萬條路、干萬條邏輯。比如,換一個角度就是另一篇文章,換一個角度就是另一幅畫,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三
1
事實上,人生總是要有目標與精神追求的,才會擺脫“人生毫無意義”的困擾。萬麗老師說的一句話“25歲死了,80歲去埋葬”,我聽了一次,就再難忘記。
大多數人生的目標其實都是在工作中、學習中、進取中逐步獲取的。就象“科學菠蘿節“頒獎,有人提出、發現了“空間的晶體“,就有好奇的人去研究“時間的晶體“,結果成功了,于是就獲獎了。
事實上物質追求上的高層次都在精神層次上滿足,就象工作上的主動與被動、積極進取與盲目跟隨、眼前利益與長遠人生......
一旦真正進入精神世界的另一層,你就走了一條不歸路,就象物欲世界中,對金錢的一種癡迷。一是整個群體與這種文化氛圍,會推著你走;二是如果你離開,你會有越來越深的挫落感、失敗感、孤寂感,最終依然會回歸。
2
想想自己,這半年習慣變得好大,牌也不打了、電視也很少看了、朋友圈關注越來越少了、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
精神上的路本是難走的,因為這是人類進化的方向;人本是“物”構成的,我們更習慣于“物”,更舒適于“物”。但隨著互聯網、移動網的深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類的身體徹底解放,知識時代、精神時代,更適宜于人的靈魂之路或正全面到來,亦或我們正處于“智人”向“精靈”、“神”轉化的關鍵點、轉折點、磨合點,這世界什么都有可能。
四
精神世界的進化跟人類的進化史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因為我們沒有帶什么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么去。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 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提摩太前書 6:6-10 和合本)
201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