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坐下來開始寫作的時候,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你只是大致知道你要寫什么,但是并不清楚具體想表達什么,以及如何表達。但實際上你已經對你即將完成的‘“成品”了解了很多。
按照金字塔結構來說,它的頂端將有一個包括主語和謂語的句子,而你知道這個句子的主語就是文章的主題。
>你還知道,這個句子是對讀者頭腦中某個疑問的解答。當在(讀者了解的)某個“背景中”發什么(讀者了解的)某種“沖突”,就會引發讀者的“疑問”,而回答這個“疑問”就是你寫作的動機。你可能還大致知道將要表達的一些要點。
你可以利用這些知識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構建文章的金字塔結構。
自上而下法
用這種方法構建金字塔結構通常會容易一些,因為你一開始思考的就是你最容易確定的事情,即文章的主題,以及讀者對該主題的了解情況。
步驟如下:
1、畫出主題方框
這個方框就是文章的金字塔結構最頂端的方框。
2、設想主要疑問
確定文章的讀者。如果你能確定讀者的主要疑問,寫出來,否則調到步驟4。
3、寫出對該疑問的回答
如果你還不清楚答案,注明你有能力回答該疑問。
4、說明“背景”
>你需要證明,現階段你能夠清晰論述該主要的疑問和答案。具體做法是:把要討論的主題與“背景”相結合,作出關于該主題的第一個不會引起爭議的表述。首先,關于該主題的哪些表述肯定不會引起讀者的疑問呢?
5、指出“沖突”
當讀者點著頭說:“對,我知道這個情況,有什么問題嗎?”此時,就應當考慮“背景”中發生了哪些“沖突”,以致引發了讀者的“疑問”。
6、檢查“主要疑問”和“答案”
對“背景”中“沖突”的介紹,應當直接導致讀者提出主要的疑問,如果“背景”中的“沖突”與主要疑問對不上號,這就需要你重新構思。
自下而上法
有時候你無法確定要討論的主題,遇到這種情況,可向下移動一個層次,從關鍵句層次上著手。步驟比較簡單:
1、列出所有的要點
2、找出邏輯關系(因果關系)
3、得出結論
初學者注意事項
1、一定先搭結構,先嘗試自上而下法
將思想轉化為文字是一件很興奮的事,有時會令你不愿進行必要的修改,即使你的思路實際上是不連貫的。所以一定要先搭結構。
2、序言先寫背景,將背景作為序言的起點
>一旦你知道自己想在序言的主體部分說什么——背景、沖突、疑問和回答,你就可以根據你希望產生的效果,按照任何順序寫出這些內容。選擇不同的順序會影像文章的文風,當然你肯定想運用不同的文風寫不同的文章。但是,一定要從“背景”開始構思,因為按照這個順序,你更容易準確地找到“沖突”和“疑問”。
3、先多花時間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先想好序言,避免開始論證時還在想背景或沖突。
4、將歷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文章的正文部分應當只包括思想,思想只能以邏輯方式相互聯系。簡單的歷史事件不是邏輯思考的結果,因而也不能算作思想,所以不能在正文部分才告訴讀者過去發生的事情。
5、序言僅涉及讀者不會對其真實性提出質疑的內容
序言的目的只是告訴讀者一些他們已經知道的信息,同時,注意不要在序言中涉及任何讀者不知道的信息,因為這樣的信息可能導致讀者提出非你所愿的“疑問”。
6、在關鍵句層次上,更宜選擇歸納推理法而非演繹論證法
人們的傾向是按照思維發展的順序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思維發展的順序通常都是演繹的順序,所以在關鍵句層次上使用歸納推理比使用演繹推理更容易使讀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