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的偉大作家納博科夫非常熱愛用卡片寫作。錢鐘書則喜歡用卡片記錄筆記。錢鐘書的筆記不注重思維體系、更注重鮮活證據,他認為:體系會隨時間而崩潰,鮮活證據卻永存世間。
# 卡片創作有什么好處呢?
##有效避免拖延
一張能寫50字-200字的卡片,啟動成本很低。當面對的是完成一張卡片這樣的寫作量,而不是沒有結尾的word文檔或厚厚一本稿紙的時候,你更容易、更有信心去完成它。
## 更高的創意密度
你的焦點集中于一張卡片的時候,寫出來的內容會更簡潔、更具創意。一個有價值的有創意的觀點或信息,用一張卡片還是一頁紙來表達是有差別的,前者傾向于精煉,后者則傾向于松散、拖沓冗長。
## 更多的知識鏈接和創新
你累積的一張張卡片就如同一塊塊樂高積木一樣,不同的拼接設計會產生不同的作品。知識聯結
## 符合認知科學原理
《刻意練習》指出,象棋大師比起普通高手來說,擁有更多的組塊。當你把讀書筆記、思考創意累計成許多組塊之后,記憶成本降低,獲得解放的大腦可以更多進行創新活動。
# 什么是卡片創作?
卡片創作,是指采用卡片的創作與交互,在卡片上寫作并在已寫作好的卡片之間尋找聯結。
陽志平老師在《納博科夫的卡片》一文開篇中寫到:
> 藝術無非是制作一種形式,將生命裝在里面;作家無非是創作一個世界,用自己的規則來搭建,有些作家搭建世界時,習慣從一個又一個俗詞開始,而有些作家則習慣拼接一張又一張卡片。俗詞是概念、套話、冗語;卡片則是印象、情緒、生命。
納博科夫擅長用卡片進行創作,他在1962年BBC電視臺采訪他時說:
> 我現在發現索引卡片真的是進行寫作的絕佳紙張,我并不從開頭寫起,一章接一章地寫到結尾。我只是對畫面上的空白進行填充,完成我腦海中相當清晰的拼圖玩具,這兒取出一塊,那兒取出一塊,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 —— 我不知道,也許是喝得醉醺醺的獵手。
# 怎樣進行卡片創作?
文字創作(尤其是非虛構寫作)的過程一般來說可以用一個三層模型來表征:輸入??輸出??修改。其中輸入環節往往是潛在的,不一定會有明顯的輸入過程,但把時間拉長了看,還是要有輸入的。
## 用卡片輸入
### 使用卡片寫讀書筆記
將閱讀所得通過一小段時間(一天左右)內化后,用自己的邏輯和語言記錄在卡片上,形成一個個知識組塊。這些筆記不單單只是觀點和見解,還應該有“鮮活證據”、個人解讀、知識聯結或是聯結的提示。
### 使用卡片記錄
可以記錄你的靈感和創意,或者一個白日夢,隨時把它們捕捉下來,成為你創作的素材。可以記錄一個你喜歡的故事。可以記錄你朋友圈里讓你眼睛一亮的一句話及你的聯想。總之,帶著卡片,在你觸手可及的地方,隨時隨地記錄。
## 用卡片輸出
### 列提綱
在一張卡片上列出你的觀點或者主題,列出你想要寫哪些部分。如果內容復雜,針對需要擴展的部分,再用一張卡片列出分支部分。如果你要表達一個觀點,可以采用why-what-how的結構,也可以使用任何別人或你自己證明行之有效的結構。
### 寫卡片,一次寫一張
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張卡片上,你的任務是完成200字左右的寫作,甚至更少。我在一個寫作群里(橙子學院碼字島)打卡時,每次200字的寫作,沒有什么心理負擔,我知道我很快就能寫完,很有成就感。如果有現成的合適卡片——你在輸入階段積累的,直接使用它。
## 修改卡片
### 通讀一遍,放到一邊
當你用卡片完成創作初稿時,你可能很難找到多少需要修改的地方。這時候不用管它,放到一邊,開始你其他的寫作。
### 間隔一段時間后從讀者的角度閱讀
過兩天——或者是一周,你再去閱讀它,就像你讀別人的文章那樣。這時候你會找到一些你不滿意的地方,這就是你下一步的工作了。
### 修改、整理
挑出你不滿意的部分,補充案例,修改類比,潤色文字,直到你覺得表達清楚為止。然后就可以整理成文了。
# 卡片創作的工具
## 紙質卡片
使用A4紙裁剪成撲克大小,或者用便簽條。但為了保存下來,推薦淘寶網上一種叫做“Index Cards索引卡”的卡片,大小比較合適。
##電子卡片
可以采用Scrivener的卡片模式。這是陽志平老師推薦的,沒試過。
開智學堂app則是一個卡片軟件,也可以嘗試一下。
我認為如果要實踐卡片寫作,還是先采用紙質卡片進行大量練習。等到掌握了卡片創作的精髓,有卡無卡,都可做到心中有卡了。
延伸閱讀:
> 陽志平《納博科夫的卡片》
> 陳素封《像納博科夫一樣寫作:卡片創作法》
#6021-山水散木-山水散木#橙子學院碼字島第2篇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