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是天經地意的事,需要怎么做交給醫生就好了,為什么還要去學習?”
?“我往往在與產后媽媽交流時發現,幾乎所有媽媽都“享受”過不同程度的醫療干預,有的還N管齊下,被不必要的醫療程序和過時的生育理念剝奪了用情感和心靈感受生育經歷的機會。然而她們并不為此感到迷惑和遺憾,因為她們不相信自己身體的智慧,更相信儀器檢測的數據和醫生的指引和輔導。”
?今天跟朋友聊到自然分娩工作坊時,她向我提出了上面第一個問題,我當時一下子被問到了。是的,醫生不是最權威的么?為什么我們還要去學習?我想起我去上自然分娩工作坊的原因:我的大寶是剖腹產的,懷老二時被人點醒說可以順,但一般醫生的回答卻是不可以,我是帶著這個矛盾奔著求科普去的。對于我來說面對一個如此重大的事件,甚本未知(這樣說是因為懷孕期間在網上學習的知識零碎和朋友的經驗,沒經住考驗),恐懼就會席卷。當我身陷恐懼時,就不能很好的做出判斷,更不能很好的應對身體的變化。那知識的儲備對我就顯得非常重要。這是生完老二后的總結。
?上面第二段話是我在一位前輩的陪產記里讀到的。這讓我有另一個思考:在我上自然分娩工作坊前,我對第一胎順轉剖除了對當時的巨大恐懼記憶猶新外,別的沒有強烈的遺憾。反而上了工作坊后對不甚完美的地方很是遺憾。
?這讓我想起了魯迅的吶喊,我們做生育教育(自然分娩也好,催眠分娩也好,舞蹈分娩也好)都是為了喚醒分娩女性的覺知。當我們什么也不知道時,我們也就沒有選擇。相反我們知道的越多,能做的也就越多。但覺知不是讓我們追求完美,而是盡我們所能去遵循自然規律,然后接納自然的結果,這就是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