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經歷過什么才會有一雙那樣的眼睛:恐懼、哀傷、冷漠、陰森,如同一眼冒著寒氣的深井,看得久些,就覺得要掉進去,后背直發涼。這雙眼睛出現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它的主人是一位頗有傳奇色彩的老太。
? ? 記憶中這位老太很有些與眾不同:60多歲的樣子,卷卷的花白頭發,長年穿著一身灰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腳上一雙黑色的小皮鞋格外引人注意,要知道這在當時的農村穿黑色小皮鞋的老太太是很少見的。據說她年輕時曾是一名優秀的國民黨無線電發報員(我一見她條件發射似的耳邊會響起“滴--滴--滴”地發報聲),她的丈夫是一位國民黨軍官,1949年國民黨戰敗跟隨老蔣去了臺灣。而她當時身懷有孕,被遣散回鄉。 不久她生下兒子,取名國忠,自己一人撫養兒子艱難度日,從不與鄰居過密交往,也沒和任何人傳過緋聞,謹言慎行,獨來獨往。
? 腦海中對她最深的印象是每逢趕大集,她們娘倆會從我家門前走過,我總會好奇地看著她們;那雙眼睛總是警惕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包括當時我這個不足十歲的小丫頭,這令我很害怕,從不敢喊她一聲奶奶。而且我從來未見她笑過,這真讓我想不通,就去問鄰居大姑,大姑告訴我,從年輕時孤兒寡母日子本就過得不易,文革中因為自己的歷史問題和逃到臺灣的丈夫,她又受到了殘酷的批斗,九死一生。而她的兒子也受到牽連,從小被村里的人欺辱,長大后也沒有姑娘愿嫁給他,一直到四十人仍單身一人,和母親相依為命。所以她們母子擁有一對同樣的眼睛:恐懼、冷漠,毫無生氣,讓人望而生畏。
? ? 在我十歲那年,一個驚人的消息迅速傳遍全村:老太的丈夫要從臺灣來看她們了,在她們分別了四十年之后。我們全村的小孩子也都很興奮,對臺灣來的人充滿了好奇。而我很想知道四十年不見的夫妻重聚時會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 ? 記得那天,全村都熱鬧非凡,吃過早飯,都聚集到她家低矮的房前等候。過了不久,遠遠地來了兩 輛車:縣里的領導親自陪同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從車里下來,進了房門。我們一群孩子也緊跟進去,擠在門口看熱鬧。那老人隨手抓了一把糖朝我們撒去,其他孩子一擁而散,爭搶著來自臺灣的糖,而我卻趁機擠到最前面,好奇地看著這對闊別四十年再見的夫妻。在我的設想中,兩人肯定會激動地相擁而泣,但他們卻出人意料的平靜,平靜地打量著對方:離別前還是俊男靚女,再見時都已年過花甲,滿臉皺紋,這真是造化弄人啊,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不知造成了多少人的生離死別!而他們的兒子,年過四十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由于父母的問題至今單身,不知那時他的心里是何種滋味!
? 年幼的我一直無法理解老太的這種平靜,我以為她會把這些年她所受的委屈通過哭聲表達給愛人,直到后來,我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時遇到一雙同樣陰郁的眼睛,才能理解這無數次絕望之后的平靜!
? ? 后來的事情的發展頗具戲劇化,自從那次短暫的相聚,老太的眼睛里有了笑意,而她的兒子沒過多久就娶上媳婦了,那些從前欺負他的人居然屢屢登門拜訪,一臉媚笑地喊他一聲大哥,這都是因為臺灣老爹給了他20萬!20萬在89年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一夜暴富之后,老死不相往來的七大姑八大姨都紛紛找上門來。可是好景不長,有人憑借三寸不來之舌鼓動他去投資,不到兩年血本無歸,他一急之下突發腦溢血不治身亡,這或許就是老子所說的“福兮禍之所倚 禍兮福之所伏”吧!
? 兒子死后,家里立刻冷清了很多,老太的眼睛里再也沒有了一絲生機,那眼神冷得讓人膽顫!年輕時夫妻離散,獨自帶著孩子茍活,在文革中受盡磨難,好不容易等了四十年盼來了丈夫,誰料又老年喪子。一個人女人所經歷的種種痛苦她都經歷了,而且由于丈夫在臺灣早已另娶,她也不便前去打擾。稍稍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兒子死后,兒媳對她甚好,因此得以善終。
? ? 每次聽黃凱芹的《給你留念》這首歌,總會浮現出那雙陰郁的眼睛,雖然這首歌不足以表現出這對眼睛所經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