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今天起,開始讀《咨詢的奧秘》這本書,并做筆記??加以記錄??。
既然顧問有這么多類型,那他們有什么共通之處呢?
我對咨詢的定義是應人們的要求去影響他們的藝術。因為人們需要某種變化或是擔心發生某種變化,所以他們會去做這樣那樣的咨詢。
任何職員都是一線管理人員的顧問。他們雇你的時候,就是在請求你對公司施加影響。不過你拿了一段時間的工資后,他們可能就忘記了是讓你來幫忙的了。
不過我還有有應付不來的時候,此時我會去寫書來恢復理智。任何因為不理性而買我書的人可能都想尋求我的影響。
1、保持理性,然后被逼瘋
2、變得不理性,然后被別人稱為瘋子
3、理性地看待非理性
“閱讀本書就像去讀博士一樣。我并不是真的需要閱讀,但要是沒讀過,我就會一直以為自己需要讀?!?/p>
咨詢為什么這么難?
鋪的越廣,攤得越薄。——樹莓醬定律。咨詢的一部分來自于范圍廣,無法聚焦。
一:不管客戶和你說什么,問題總會有
在管理文化中,最糟糕的事情莫過于向任何人承認你有搞不定的問題。如果真的需要幫助,就得悄悄解決,絕不能公開承認出現了任何問題。
比較好的方式:贊同客戶很能干,然后問問是不是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
注意不要猶豫急切地想要得到工作而表現得太過火。如果你承諾的改進太多,客戶根本就不會聘用你,因為這會迫使他們承認自己有問題。
咨詢第一定律的一個推論就是百分之十承諾定律:永遠不要承諾百分之一以上的改進
大多數人可以把百分之十的改進歸為心理上“沒問題”一類。但如果顧問改進得再多,就有點讓人難堪了。
百分之十的解決方案定律:如果不小心改進超過了百分之十,要確保沒人注意到它。
確保沒人注意到的最好方法,當然就是把它們都歸功于客戶。不會掩飾自己巨大成功的顧問就像用餐巾擦鞋的客人一樣,主人不會再請他們了。
二:不管一開始看起來什么樣,它永遠是人的問題
在審查預算的時候,高管應當準許經理給管理咨詢套上技術咨詢的外衣來保存臉面。每個人都時不時地需要外部的幫助,干嗎讓人難堪呢?
即使“真的”是技術問題,那還是可以追溯到管理層的作為或者不作為上。
馬文定律:不管客戶在做什么,都要建議他們做些別的。
人的問題要么是缺乏想象力,要么是缺乏遠見。
三:永遠別忘了客戶是按小時付費,而不是按解決方案付費的
要想成功,你首先得讓客戶承認存在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足夠大,值得付你很多錢來解決。
功勞法則:
你要是在意功勞記在誰頭上,那啥事也干不成了。
只有那些看起來什么都沒做成的顧問才會再次受到邀請。
會做事的顧問在場的時候,客戶就能把問題解決了。
獨行俠幻想
要是客戶沒有表現出對你的欣賞,就假裝他們被你的表現驚呆了,但千萬別忘了這只是你的幻想,不是他們的。
要是他們沒聘用你,不要幫他們解決問題。
咨詢是一門在他人請求時去影響他們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