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看了一新聞,說是廣東一位年輕人花3000多萬買了一輛超跑,非常自信,非常高興。不過很快令人尷尬的事來了,這車需要上車牌。
但是這超級跑車制造商沒有給上牌設置一個合理的位置,因為國外有些車是不需要上牌的,而在國內則不行,怎么辦呢?
車牌拿來了,但是沒有地方掛。
最后只好將超跑上面打了幾個孔,掛上了車牌。好好的車被打了幾個孔就貶值了,瞬間掉價許多。
掛上車牌后,這跑車變成了這模樣:
這車本來很威風。
現在這模樣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不知怎么想起了這句老話: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實際上,是這種車畢竟太超前,在國內不普遍,其他相應的條件就沒有跟上,所以出現了這種尷尬狀況。
2.
小區門口就是貫通上海的南北高架道路,最近正在此處給高架增添一個下車匝道,因為施工,路邊被圍起來挖地基,打很扎實的樁,工程很大。
今天下午送孩子上學校經過這兒,告訴他:
地面下的基礎工作很重要,很費神,要有耐性,等到地基打牢了,地面上的工作就比較快了。
接著我趁熱打鐵,用竹子成長過程的勵志故事來教育他:
竹子萌芽時,剛開始,毛竹4年也只不過長3CM。
但是,竹子5年后以每天30CM的速度生長著,這樣只用6周就可以長到15米,雖然4年間只長了3CM,但從第5年開始了快速成長。之前的4年間,雖然地面沒有大變化,但是竹子的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平米。
我們身邊也有這種人,一直拼命努力,從表面上看也沒有什么成果,但等到時機成熟,他們會登上別人遙不可及的巔峰。
……
我滔滔不絕,想借此教育孩子埋頭苦干打牢基礎的重要性。
孩子不以為然,對我想表達的意思不接話茬,反而問我:剛開始建設這高架時,為什么不一起把這下車匝道建設好?現在改建不是很麻煩嗎?
我一下子楞是沒想出怎么回答他。
3.
后來想起華為任正非說的一句話:
領先一步是先進,領先三步是先烈。
凡事都要和那個環境相配套:落后不行,超前太多也不行。
超前太多的技術,當然也是人類的瑰寶,但必須犧牲自己來完成。IT泡沫破滅的浪潮使世界損失了20萬億美元的財富。從統計分析可以得出,幾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術不先進而死掉的,而是技術先進到別人還沒有對它完全認識與認可,以至沒有人來買,產品賣不出去卻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喪失了競爭力。許多領導世界潮流的技術,雖然是萬米賽跑的領跑者,卻不一定是贏家,反而為“清洗鹽堿地”和推廣新技術而付出大量的成本。
就像那個有名的推銷故事:想辦法把鞋銷售給不穿鞋的人。這個地區的人不習慣穿鞋,也許將來這里鞋子市場會很大,但是前期要做大量工作去開辟市場,花了太多精力財力,也許還沒有等到把鞋子賣到這兒,公司就倒閉了;或者當你把市場開拓的差不多時,聞訊而來的競爭對手會以更低價格搶占市場,而你自己已經沒有實力再降價競爭,因為你的實力在前期慢慢耗盡了。
這就是說,超前太多,周圍形勢跟不上,作為孤家寡人,很難生存。
想明白這些,下次就可給孩子解釋:當初建這高架時,之所以沒有在此建下車匝道,是根據當時的總體狀況綜合考慮的,當時沒有這么多車輛,周邊環境顯示這里不適合建設下車匝道。現在多年過去,綜合狀況的發展需要這里建一匝道,改建就可以了。
有些事情適合提前一些,但是提前太多也是一種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