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繁體:醫。《說文》解釋:“治病工也。殹,惡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 惡姿(病態)是指什么呢?醫和酒又有什么關系呢?
殹。《說文》:“殹,擊中聲也。” 擊中聲,是什么被什么擊中?原文里沒講。沒事,繼續拆。殹,醫+殳。
醫,《說文》:“盛弓弩矢器也。” 匚,“受物之器”,象形,一種方形的收納容器。矢,象形,弓箭的箭。因此,醫的本義就是裝箭的盒子:箭筒。
殳,字形是手中拿著的武器。又,《說文解字:授》中提過,代表的是手。
資料記載:殳是一種竹、木制的打擊兵器,又名杵、杖、棒等。夏、商、周三代時已被列為五兵(指戈、戟、殳、酋矛、 夷矛)之一,是當時軍隊的基本武器。堅木制成,長1丈2尺,一端為八棱形,沒有刃,周圍9寸。
既然醫和殳都是代表著兵器。那么殹的本義就是被兵器擊中受傷的人所發出的痛苦之聲,后來引申為人們病痛時發出的呻吟聲。
醫之性然。得酒而使。 這句話比較有意思,為什么醫生要有酒才開工呢?段注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說:以醫者多愛酒也。 醫生大多喜歡酒。還有一種解釋說:醫本酒名也。醫酒,估計指的是藥酒。我從網上找了一點資料可以證明早在秦漢時期,中醫已經把藥酒運用在疾病的治療當中。
先秦時期,中醫的發展已達到了可觀的程度,這一時期的醫學代表著作《黃帝內經》對酒在醫學上的作用做過專題論述。說明古人對用酒類治病是非常重視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收載了西漢名醫淳于意的兩例以藥酒治病的醫案;一個是濟北王患“風蹶胸滿”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藥酒,得到治愈。另一個是苗川有個王美人患難產,淳于意用莨菪酒治愈,并產下一嬰孩。 還有,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記載有“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紅蘭花酒主之”。紅蘭花功能行血活血,用酒煎更加強藥效,使氣血通暢,則腹痛自止。此外,瓜蔞薤白白酒湯等,也是藥酒的一種劑型,借酒氣輕揚,能引藥上行,達到通陽散結,豁痰逐飲的目的,以治療胸痹。在隋唐時期,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共有藥酒方80余首。
酒既然常用,又不像草藥是可以從自然界中獲取,所以,醫生愛酒是有原因的,因為制藥,配藥,用藥所需。至于說這些醫生自己會不會捎帶著喝上一點,就算有,不至于無酒不歡,非酒不醫吧?
- 歡迎閱讀系列文集:《如何提高孩子讀寫能力》
- 歡迎閱讀系列文集:《語文同步說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