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16):授

授,手+受,《說文》:予也。從手從受,受亦聲。 段注:手付之、令其受也。 在《說文解字:揀》已經(jīng)介紹過,此處不再贅述。此處的手代表給予者,受代表接受者。授的本義是:給予。

受字有點意思,字形是:??+冖,《說文》:相付也。是不是本身就有給予和接受的含義呢?因為??,是爪+又,其實就是兩個人的兩只手。

,本義是手,需要注意的是,在簡化字中“又”這個構(gòu)件已被濫用了,類似:嘆、漢、鄧、僅、雞、難、變、戲、勸、對、觀這些字,都是和手是沒關(guān)系的,純粹是無厘頭的簡化而已。

受中間的冖,在小篆之前,并不是冖,而是舟。為什么是舟?


有人解釋為一人給了一艘船給另一人,這種解釋恐怕是比較牽強。把一艘船給別人,應(yīng)該不是生活中常見的或者有代表性的場景吧?而且有趣的是,《甲骨文編》當(dāng)中受字,絕大部分的寫法都是對稱分布在船的兩端。這兩只手究竟在船兩邊干什么?這是個謎。也許是在卸貨吧?把船上的東西接收下來。如果這樣理解,受的兩只手都是在接收,而不是一只手給,一只手接。

甲骨文:受

??在說文里是一個部首,其下除了受字,還可以看到爭、爰等字。爭,繁體:,字形上也是兩只手。《六書通》里可看到爭字是一只手去搶另一只手握著的東西。

甲骨文里的爭則是在搶一個器皿,具體是什么器皿,我查了一些資料沒看出來究竟是搶的什么,有人認為是缶,但形狀差別比較大。比較接近的字是:皿。估計是飯碗之類。

,??+于,字形上是兩只手拉著一樣的東西,中間的兩橫在甲骨文里沒有,是在金文才出現(xiàn)的。本義是:引。后來演變?yōu)椋涸S勺至x反推回去,那兩只手應(yīng)該是一只手用繩索牽引著另一手的意思。

??,是兩個人的兩只手。為什么不說是一個人的兩只手?讓我們來看看,

,玉+廾。廾的字形就是一個人的兩只手。兩只手干嘛呢?《說文》:玩也。從廾持玉。 哦!原來是兩只拿著塊玉在玩呢!類似的,還有(兩手計數(shù))、(兩手下棋)、(兩手開門)。和兩手相關(guān)的字還有不少呢!具、奉、興等等都是,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研究探索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