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六看了一部同名傳記電影《弗里達》,講述了墨西哥國寶級女藝術家弗里達傳奇的一生。
她一生中經歷了大小32次手術和3次流產,最終癱瘓,依靠麻醉劑生活,但是她從未停止繪畫。她畫自己流血、哭泣、破碎、將痛苦移植到藝術里,集中體現鮮明的自我意識。讓“自畫像”成為她最著名的標簽詞,連畢加索也自愧不如。
全片的重要主線是她和國寶級壁畫家丈夫里維拉深深相愛又深深互相傷害的愛情和婚姻史(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女主有一對非常野性的連心眉,是一個獨特的美人。男主又胖又不帥(本人比演員更丑)。他很有才華而且懂得欣賞和培養女主的才華。他曾經這么評價自己夫人的畫:“她的畫尖刻而溫柔,硬如鋼鐵,卻精致美好如蝶翼。可愛如甜美的微笑,卻深刻和殘酷如同苦難的人生。”
然而這位最好的同行和知己并不是一位專一的好丈夫,高潮時女主說“我的人生有兩大災難,一個是車禍,一個是你。你是最嚴重的一個。”
然后她獨自前往巴黎辦展,好評如潮。回國后男主提出了離婚。
然而弗里達一年后重病,坐在輪椅上幾乎無法出門時,男主又向她求婚了。他們之間的對話很有張力。
里維拉:“我來這里向你求婚”
弗里達:“我不需要被拯救。”
里維拉:“我需要。”“弗里達,我想念我們。”
弗里達:“我失去了一只腳趾,背也癱了,腎臟被感染,我抽煙、喝酒、罵臟話,我無法生育,沒錢,還欠著醫藥費,你還要聽嗎?”
里維拉:“這是很棒的推薦信。”
最后他們復婚,男主陪著女主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當女主在生命尾聲時終于在祖國辦了一場畫展,醫生再三叮囑說她不能起床,所有人都告訴她不要去,她居然找人把整張床抬到了現場。
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三點啟示。
一是關于個人,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說“Life is different。”人生并不容易,會有諸多苦難。可人的意志又是如此偉大,可以把痛苦化作生命的燃料,讓自己的人生熠熠生輝。一個人能夠多大程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對人生來說至關重要。
弗里達在承受著非人的折磨時,不認慫,正視自己的缺陷和痛苦,選擇通過畫筆來表達,觸動了千萬人的心。
二是關于關系,雖然我對于男主的不專一和女主的報復性風流完全無法認同,在他們身上我卻感受到了一段關系的深度來自于高光和低谷之差。
高光是對于彼此優點的欣賞和仰慕,低谷對于彼此缺點的接納和包容,有容乃大。今天的愛情、婚姻如此脆弱,和大家普遍只想要高光,容不得低谷有關。稍有不如意之處,就覺得這不是對的人,然后就閃躲后退想要切斷關系。用我們機械的術語來說就是公差極小,包容度低。仔細一思考,源頭大抵在于對于自己的暗面也并不包容。我自己就有些吧~
親密關系里最大的痛苦,是只看見了問題,卻沒有看見成長。
三是關于世界,我找到了一個看世界的切入點——錢幣圖案。
作為一個好奇寶寶,我一直都有“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沖動,直到前幾年因為Toastmasters出公差,游歷了數個國家才心滿意足。其實還是想去走走,不過現階段有更加重要的事情沒有足夠的時間。光看看旅游攻略地理風物感覺又少了些味道。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弗里達和里維拉分別是墨西哥500比索的鈔票人物,突然一個念頭浮現了——研究一下各個國家都會選擇在錢幣上印什么,或許是深入了解一個國家文化和文明的有趣窗口,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價值觀。這個Idea讓我自己頗為著迷。
我想我是熱愛藝術和探索人類文明的,這些和職場中的管理、組織行為學一樣吸引著我。所以我決定自己未來的周末應該更多屬于大自然、圖書館和博物館。
最后以詩人魯米的話作為結尾:“你的任務不是尋找愛,而是去除內心對愛設下的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