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行路,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風景。
少年時愛熱鬧,愛跟朋友把酒言歡,相互之間來往頻繁也不覺得累。
后來走著走著,當初圍繞在身邊的那群人,不知不覺就離散了。
各奔東西之后,自己的世界難免變得孤單冷清。
到了這時候,有人會選擇給自己去尋覓新的朋友;
當然也有人,會選擇不再浪費時間在社交上,會懶得再去交朋友。
對于前者而言,他們永遠無法理解后者,因為在他們的認知里,交朋友是好處多多的事。
有朋友,就有熱鬧、有人脈、有資源,所以他們愿意拿自己的時間去應付周圍的世界。
可現實正是如此嗎?
成年人的社交里,常常充斥著妒忌攀比,有時候反而是人不快樂的根源。
對比之下,那些不愿意再去交朋友的人,反而看透了許多事。
相比起違心迎合別人,他們更愿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正如詩人王維寫的那樣: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中年獨來獨往,一切的喜怒哀樂都在自己心里,不需要讓別人知曉。
這樣的狀態,身邊雖然少了熱鬧和喧囂,但那種清凈與自在卻著實難得。
人到中年,為什么有些人,越來越不喜歡交朋友?答案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
他們既不是自卑、也不是內向,而是選擇了更簡單的活法。
自己的世界里少一個人,就少一件煩心事,所以就算沒朋友,他們也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好。
經歷了世態炎涼,不敢再對誰掏心
在人際關系里吃過虧的人,往往很難再信任別人。
就好比有些人原本單純善良,對身邊的每個人都掏心掏肺,有求必應。
結果呢,后來發生的一些事,讓他忽然就看清了周圍人的真面目。
有自己曾經幫助過的人,不光不懂感激,還把付出當理所應當;
有自己曾經討好過的人,當面鼓勵支持,背地里卻笑自己落魄。
諸如此類的事情,經歷得多了,對于旁人也就不再心懷期待了。
此后不管換到什么樣的環境里,都懶得再對誰掏心掏肺,只想安安靜靜過自己的日子。
遇到事情自己消化,不需要別人的同情和體諒,想著與其跟旁人倒苦水被輕視,還不如讓自己學會堅強。
圈子里相互攀比,不愿意參與其中
成年人的世界,逃不開物質、金錢這兩個話題。
細心觀察周圍的小圈子你就會發現:人到中年,難免變得市儈庸俗。
有那善于攀比者,不管跟誰相處,都要在言語之間炫耀自己的生活。
要么就說自己多有錢、要么就說自己的家人混得多有出息,聽久了總會讓人感覺厭煩。
試想一下,若一個人身處的圈子,里面存在著的全是這些比來比去的人,那該有多累?
你不與人家比了,人家說你沒底氣;
你比不過人家了,人家笑你太窮酸。
與其跟這樣的人打交道,真的不如遠離,讓自己徹底逃離那些是是非非。
所以,這也是一些人不愛交朋友的原因,一想到那些人顯擺炫耀的模樣就夠了,更別說與其來往了。
骨子里喜歡清凈,不想再被人打擾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向往的生活狀態會變得不同。
年輕時喜歡與人交際,不代表到了中年之后還是如此。
中年人的生活不輕松,有些人光是操持家務和拼命工作,就已經夠累了,所以到了閑暇時分,便只想歇息。
人際交往不是零成本,常常需要一個人分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乃至是空間。
對于那些喜歡清凈的人而言,他們既不想被旁人占用時間,也不喜歡自己的家里頻繁來人。
所以,他們會刻意回避社交,盡量不讓旁人參與到自己的生活里來。
一個人的時候,可以讀書寫字,可以蒔花弄草,多的是給自己找樂趣的方式。
在這樣自在的狀態里過久了,更是不喜歡被旁人打擾,看似孤僻,卻很舒服。
人到中年,不知而今的你,生活的狀態是如何呢?
是喧囂熱鬧,還是沉靜淡然呢?
其實人這輩子,選擇以什么樣的方式過一生,純屬個人自由。
但我也想告訴你:如果你的身邊朋友越來越少,別遺憾,這不是壞事。
一個人選擇了追逐什么,就勢必要失去什么。你選擇了清凈自在的生活,肯定要失去一些旁人所擁有的陪伴和安慰。
但我相信,你既然已經做好的選擇,便能坦然接受所有。以后在自己的世界里聽風賞月,也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