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銀湯匙》


不記得哪一年了,第一次讀這本中勘助先生的《銀湯匙》是因為”奇跡教室“,橋本武老師用它代替語文教材,帶領學生精讀了三年,把末流學校的孩子近三分之二送進了日本的最高學府。那時強烈地好奇,這是怎樣一本奇跡之書?。∷缘谝淮巫x它是參照橋本武的課,看書中怎么來的那樣多的素材,可以精讀三年!

讀書日三聯中讀的會員共讀活動,主題為「重讀一本書」,共讀的打卡任務是挑選著聽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的解讀音頻課,但是,聽音頻的目的也是喚起閱讀的記憶,激起重讀之心。恰好才用到這本《銀湯匙》,那就重讀它吧。

原來的閱讀記憶沒有剩下多少了,除了那個生性善良、對”我“照顧絕對無微不至的大阿姨的形象,還有一種強烈感受沒有改變——這真是一本寫作的范文之書!它算是敘寫兒童成長的一部小說,但每一小節又是一篇獨立的散文,隨意翻開一頁都可以讀下去;它的語言精美,又沒有雕琢的痕跡,無比真實。

比如,他寫老師抱起他的手上“滿是粉筆灰”;南瓜苗那“好像被淡白粉末覆蓋的橢圓形嫩葉”,“茶花的白色花瓣輕輕地環繞著黃色華瑞,綻放在深綠色卷曲葉子的上方”……都是很好的細節描寫增加畫面感可信度的示范。我和孩子一起讀過描寫「竹筍」的一段內容,孩子吃的竹筍都是處理好的成品,并沒有見過新挖出來的竹筍長什么樣子。然而僅憑著作者的幾句描寫,我們可以對照著想象出竹筍的完整樣子,并通過搜圖得到驗證。

更為珍貴的是,作者中勘助作為兒童視角的感受,超級細膩,盡管我們生活背景如此不同,也能喚起一些自己的童年觸覺。除了一些自然的描寫內容,我很喜歡書中寫交朋友的幾段經歷,交個朋友、想要友誼長存,又不得不面臨矛盾、和解,甚至分離,守護友誼,還有上學的煩惱,等等,這些事童年都有過吧,但一個敏感的細膩的孩子才能講得那么動人。

安·拉莫特在《一只鳥接著一只鳥》中說:任何有本事撐過童年的人,一輩子都不缺題材可寫。這部作品做了完美的詮釋,再加上中勘助自身在童年時候的身體孱弱、內心敏感,逐漸長大過程中的多思和性格的不屈,這些題材就格外地獨具魅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