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的工資看到了嗎,你比上個月少了一些。”公司的人力資源部老王在車間的走廊和我說到。
what(你說啥),我這么努力,還被減工資?充滿疑惑的我,心中萬只草泥馬奔騰而過。
這時候我們車間的班長老劉從走廊的東頭走了過來。因為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他被員工親切的稱為“老黃牛”。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老劉每天上班來得早,下班走的晚,周六周日也沒怎么休息。按理說他比我還努力,但是他的級別和工資都比我低一大截啊。同理,我覺得我每天很努力,但是和優秀的人比,我就是loser啊。
1、你只是看起來很忙
人總是很容易發現別人的優缺點,卻很難讀懂自己。
我覺得老劉身上可能有我的影子,每天忙忙碌碌。一直用忙麻醉自己,以為很努力,感動的自己稀里嘩啦。
早上7點半,老劉早早的來到車間。他蓬松的頭發還保持著睡覺時的狀態,他沒有有理會,立即進入車間拿起記錄表開始算數抄表。他忙著抄數,反而忘了查看昨天晚上夜班的運行情況,也沒有細看交接班記錄。
老劉半個小時終于將數抄寫完了,他長舒一口氣,心里感嘆到完成了一項任務。他沒有關注昨天晚上設備運行的不正常。
老劉將數據交到辦公室后,然后拿起拖布去打掃衛生了。
“老劉,昨天怎么就生產了這么點產量?”領導打電話給已經拖完地準備去領料的老劉。
“呃,我還沒來得及看,不知道什么情況呢”。老劉說著往值班室走去,準備查看一下夜班的運行記錄。
“你來一大早都干什么了,上班已經一個小時了還弄明白咋回事,你......”
老劉被領導一頓批評后覺得很是委屈,“我確實一直在忙,沒閑著啊。我也很努力啊。”
打住,不要說你努力了,你只是看起來很忙罷了。你連工作的輕重緩急都沒有分清,無目標、無計劃的瞎忙,累死也是白費,不可能加薪啊。
2、能吃苦就夠了嗎
時代變遷,吃苦耐勞不再是能掙錢的評價標準。
車間小張今年不到三十歲,上班已經七八年了。在最累的崗位干著基層的崗位。
我一直以為這個崗位很難留住年輕人,因為這個崗位環境冬天冷,夏天熱。
中午13點,剛吃完午飯,我路過車間看到小張正蹲在機器旁邊刷過濾器。
車間接近40℃的環境下,他早已經汗流浹背,工作服緊緊地貼在他的后背上,他低著頭,左手拿著過濾器,右手用刷子來回的刷洗著。我注意到他濃密的黑發下已有些許白發,在黑色的世界里是那么的醒目。
他感覺到周圍的異樣后,抬起了頭。可能是角度問題,深深的抬頭紋,使我猛然感覺他像一個五六十的老頭。
其實看到這個很能吃苦的小伙子,我們一直有意識想培養他。并在前一段時間調整安排給了他兩個人,由他當小組長。
“其他兩個人呢,怎么就你自己刷啊?”我問道
“我沒告訴他們,不知道這會他們在哪里呢”。回答完,繼續低頭刷。
這種管理能過關嗎,作為領導者可以親力親為,但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不是最基本的嗎。只要吃苦耐勞就能在個人成績中突出,但是上升一個階層后,不能及時跟進的你,注定與漲工資無緣嘍。
3、我的反思
我意識到我看到老劉和小張的問題可能在我身上也體現。
每天忙碌的我,需要認清公司的痛點,幫助公司解決焦點問題,還愁公司不給加薪。
身為中層的自己,要轉變在基層的處理方法,不斷學習管理技能,集中團隊的優勢攻克技術難題。團隊迅速成長起開,公司效益創新高后,還愁不漲工資嗎。
But,加薪,漲工資后就不窮了嗎?
這個問題你看幾個爆款文章的題目,就能找到答案。“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怎么辦呢?只是焦慮沒有用。窮則思變,變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