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有陽光,所以我不怕失去!
沒有男主女主的感情描寫,沒有對人生選擇的是非判斷,有的只是讀者去發現,有的只是各自面對人生的不同選擇,? 就是這樣兩個看似完全不相關的兩個人,卻撐起了一整部書的構架。環環相扣,卻又無所根據,一步一步,最終他們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不看完一整本書,你也許根本猜不到男主、女主都經歷了怎樣的人生,這樣的書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第一次看懸疑小說,倒是這么的無意。每次讀書只是從多個微信公眾號里看到的推送,或者讀者在文章底下的留言,《白夜行》就是這樣被無意識中買回來的。還記得那是年前的最后一次購書,一般買書都是國外名著偏多,而且基本都是300多頁最多,可這本書竟然500多頁,上班期間是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讀這么厚重的書,所以年底放春節假的時候,我將這本書帶回了家。帶回去也只看了幾十頁,便再也無心看下去,放著了……
年后上班第一個月簡直忙的一塌糊涂,看書的計劃也暫時被擱置了,再次拿起,是3月7號的下午下班后。翻到之前看的地方,再認真的進入狀態,不成想到拿起了就再也放不下了,一口氣看到快200頁,眼瞅著快零點了,第二天還要上班,就忍痛割愛的放下了,第二天下午3.8放半天假,原本打算去逛街的我也選擇放棄,然后就回去看書看了,從下午兩點看到晚上十點,500多頁的書就這樣被看完了,腦子也終于可以休息了,讀完這本書的那一刻,我只恨相見恨晚。?
故事起源與一樁殺人案。在一棟為建成的大廈里,一個當鋪老板被殺了,警察各種排查,各種尋找線索卻始終無所發現。被懷疑的人都有不在場的證據,但時隔沒多久被懷疑的人又都相繼死亡或失蹤,警察們判成了無頭案,因為實在是有太多的疑點無法解釋,又有太多的真相被我們所認為的不可能自動排除,在沒有確鑿的證據之前我們總是先入為主的自我判斷,就這樣警察們走進了自己的思維誤區,然后這案子就被放棄了,然后這對因不同原因憎恨自己父母,并殺了自己父母的小孩就在這種仇恨中漸漸長大。一而再再二三的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坑害身邊的朋友,種種行為簡直讓我這種感性讀者渾身起雞皮疙瘩,但書的精彩卻使得我忍著看完。好了,不劇透了,喜歡的就去自己看吧。
看完這本書,腦子里一直浮現著種種情節,努力回想作者在布局中的漏洞,可是突然發現,沒有漏洞怎么讓讀者去按自己的理解判案呢?怎么讓結局不在讀者的意料之內呢?哎,第一次讀懸疑小說,可能態度不對,哈哈……再看看這本書的內容吧,我不僅驚訝,這本書是作者20年前的鼎力之作,可關于房地產、股票、計算機程序、化學知識,等等,作者寫的簡直是精彩絕倫,妙筆生花,毫無違和感。20年前,日本經濟大蕭條,我們國家的經濟也不怎樣,可作者竟然寫出了這么飽滿的內容,對現在的社會發展趨勢預測的簡直神準,那一刻,我深深意識到讀書的意義。若是10年前我就讀到了這本書,也許我過的要比現在好。一本書,豈止這一個道理。
書中的人物的人生有時往往是現實生活的折射,可能有人會批判男主、女主的可惡,但是反過來說,他們也值得同情,每一個非正常的人生道路背后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人間世事豈是非黑即白那么簡單,理解萬歲。當然,我不是說別人對不起我們,我們就一定要對不起別人,如果可以請予以寬容。缺少陽光的心里會發霉,如果不想寬容,至少也學會去遺忘,報復只會讓自己的心里一直走不出陰暗籠罩。女主說:“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黑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陽光。雖然沒有太陽那么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借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沒有太陽,所以我不怕失去”。可是我要說,若真是心中無愛,那活著的只是一副軀體,生不如死,也許她只是不愛男主罷了。
一本書,每個讀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是好是壞,但愿我們有自己的理性判斷。從書中汲取我們所需要的養分,其他的就留給他人去評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