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對生活的記錄和審視

每逢周末的晚上,都會很難熬,有深深的罪惡感,一周眨眼過去,回頭看卻沒什么進步,想做的事還躺在計劃表里,困擾我的問題還在……它們好像一下子都變成了石頭,堆得高高的,壓在心里,堵在心口,猙獰的面容,聒噪的嬉笑聲,讓我內心煩亂。

自責、煩躁、挫敗感

受本能驅動,總得做點什么才能讓自己舒服點,得想辦法消除這種焦慮和自責,我想到了一個詞:復盤。

“復盤”是圍棋術語,指的是下完一盤棋之后,重新在棋盤上把對弈過程擺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是更好的方法。

在微信上搜了一下,結果70%都是應用在股票、投資、及團隊項目管理上。但其實,復盤對于個人成長同樣非常重要。若能定期復盤,審視匆忙的日子,從工作經歷、計劃實施、項目執行及每一個遇到的挑戰中都將找到成長機會,從復盤細節里發現問題,突破自己,每日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精進,這是絕對值得花時間去做的。

《復盤:把經驗轉化為能力》

有兩種不同的復盤思路可以幫助我們,情景重現法和關鍵點法。

在復盤初級階段,建議使用情景重現法。它相當于是用電影回放的方式將做過的事情在復盤中重新演練一遍。這可以保證客觀信息沒有遺漏,同時參與其中的主觀思維也能得到展現,有助于個人復盤時能感同身受地去理解自己當時的各種行為。

情景重現法最有效的做法是直接敘述,從事件開始發生的時間說起,按照發展的自然流程,一部分一部分、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進行敘述。

內容包括:當時現場的外在環境“有什么”,天氣,人物,時間,有哪些語言動作等。其次是,當時現場每個人自己“是什么”,你和其他人是如何思考的;最后還要回顧現場的情緒狀態,是積極配合,興高采烈還是垂頭喪氣、心有抵觸?

對外界信息、行為、語言等的復盤,有助于厘清發生的事實;對于思維的復盤,有助于判斷方法和思路是否正確;而對于情緒氛圍的復盤,有助于認識自己和他人。我們往往更善于復盤思維,卻忽略了對情緒狀態的復盤,而情緒卻對我們的行動有切實的影響。

掌握了復盤的基本方法,你可能會有疑問:說得好像很復雜,跟總結似乎沒什么不同啊!

復盤和總結有兩點不同:

1.復盤是結構化的總結方法

總結是對一定時期的工作或某個事件的梳理匯報,每個人依自己的習慣和悟性,對已經發生的事件、行為及結果進行回顧、描述,通常并沒有固定的模板和結構,并不必然包括對目標與事實差異原因的分析,以及經驗總結等要素。

但復盤具有明確的結構與要素,必須遵從特定的步驟進行操作,不僅回顧目標與事實,也要對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經驗與教訓,這樣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復盤。

2.復盤是以學習為導向的

復盤的目的是讓個人和團隊能夠從剛剛過去的經歷中進行學習,因此必須有適宜學習的氛圍和機制,包括忠實地還原事實,以開放的心態分析差異、反思自我,學到經驗或教訓,找到未來可以改進的地方。

而一般的工作總結往往會以陳述自己的成績為主,不提或少提缺陷與不足。這里所講的“學習”不只是獲得一些知識或經驗,更重要的是提高人們未來行動的效能。

結構化復盤

接下來看看結構化的復盤怎么做?

1.回顧審視目標

回顧每日目標、周目標或月目標,保證是清晰可行的目標(SMART),對如何實現目標進行認真思考,列下可能的阻礙,并制定適宜可實現的預案。

2.評估結果找差距

仔細回顧實際上發生了什么事情?我們自己可以對事情過程的各種記錄進行統一匯總,包括每天的日記、總結,具體的情緒,身體狀態,是否有突發事件等干擾等。

3.分析原因及狀態

需要思考并回答幾個問題:實際狀況跟預期有什么差異?我的情緒狀態影響到結果了嗎?我做出調節了嗎?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計劃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些事順利做到了,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關鍵因素可持續嗎?有哪些可取之處?

只有真正理解了問題是什么、根本原因在哪里,才能想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4.關注成長,總結經驗

復盤的核心目的在于從行動中學到經驗教訓,感受自己做事的能力和狀態,并想辦法在后續持續改進。

另外,關注成長,從過程中學到了什么新東西?接下來做什么?哪些是可以直接行動的?哪些是需要相關的條件或資源才能進行的?

綜上,是復盤的理論和方法建議。

成長階梯

依我個人的經驗,凡事簡單化,持續做,才能堅持下去。

就拿復盤來說,在初期,不必按部就班做好每一步,而是關注“復盤中什么最重要”?你想通過復盤學習時間及項目管理,或者你就想每天堅持做某事或者養成某個習慣,那就優先關注并復盤跟這個計劃或者習慣相關的信息,帶著審視的眼睛去看發生了什么?跟預期的差距在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距?你學到了什么新東西?接下來你哪里可以改進?

其實,雖然看起來復雜,但我們可以通過在短時間內復盤,一來容易回顧整理,二來也不擔心遺忘,而且能及時將復盤所得在新一天、一周中檢驗,獲得及時反饋。

蘇哥拉底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沒有什么未來可以不經由現在而到達,沒有誰的方法一定適合另一個人。

生活的智慧藏在對每日、每月的反思和審視中,從每一日的生活、每一次經歷中覺察和反思,復盤并踐行,我們才能積淀力量,獲得適合自己的方法,踏實走好腳下的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