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語笑如嫣,我牽你的手流連,一頁拂動心弦,萬卷錦繡入眼簾,雋永留香纏綿,為你凝成書簽
美麗的公主被惡龍俘虜困于深山,勇士喬治只身犯險冒死戰(zhàn)勝惡龍。
為報救命之恩,公主將一本書贈予喬治。
世界讀書日,這個神話傳說到底還是頗具浪漫色彩。
不過,自此之后,書便多了一份膽識和智慧的象征意義。
在電子信息化的時代,無論是碎片化的快餐閱讀還是深度的文本研討。
每每談起讀書的意義,大眾的神經(jīng)總是能被調(diào)動起來。
你看過的書,見過的人,經(jīng)歷過的悲歡離合,最終都成了你自己。
這一句切中肯綮的話語也漸漸地成為了人們于讀書的一致默認(rèn)。
“若以書而論,每一本都會變成你的房間,給你庇護(hù)。”
伍爾夫的這句話恰如其分地說出了這些年來我的幸運。
如今,當(dāng)看到孩子們沉浸于書的世界時,我也總是會不經(jīng)意間想起,那些年與書有關(guān)的日子。
兒時的自己因說話遲緩的緣故,自然而然便也變得不怎么愛講話。
這樣一來,反倒和一本本書成為了好朋友。
不過,那個時候的鄉(xiāng)村可是沒有如今琳瑯滿目的圖書的。
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在我們那間普普通通的小教室里。
每當(dāng)有一本課外書出現(xiàn)時,竟是要羨煞多少人啊!
因為會有一群喜歡看書的小伙伴圍在書前,眼神里滿滿的都是對讀書的渴望。
當(dāng)然,那個時候有書的我們,也會效仿語文課本里的袁枚老夫子。
時而雙手背在腰后,緩緩地踱著步,時而摸摸自己的長須;授書而告之曰:?“書非借不能讀也,子不聞藏書者乎?”
五月傍晚的校門口,那天,我終于還是咬了咬牙。
從口袋里摸出攢下的一顆大白兔,心不甘情不愿地放在了同桌的手上。
他答應(yīng)通過此項“條約”借我一本《童話大王》,期限為一天。?
拿到書后,我便飛奔到了校門口的槐花樹下。
書包扔在一旁,靠著大樹讀書,多么愜意的事兒!
開飛機的舒克、開坦克的貝塔,還有空氣里的縷縷槐花香,此時哪里還容得下失去奶糖的痛楚。
只是當(dāng)母親拿著手電筒出現(xiàn)在我面前時,抬起頭的那刻,我才知道天已經(jīng)黑了。
現(xiàn)在,每當(dāng)孩子們和我聊起他們因讀書而忘記一切時,我的腦海里便總是會浮現(xiàn)出暮色里的母親模樣。
在那條鄉(xiāng)間的小路上,她一手打著電筒,一手拉著我。
年少的時光在書的世界里悄然而逝;在隨后平常的一日里,我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一切又變了。
眼前的Jerry再也不是開飛機的舒克、開坦克的貝塔了,金庸進(jìn)入了我的青春。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讓我血脈賁張。我多想拜訪名師,學(xué)得經(jīng)天緯地之才,以濟世匡時。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又令我強作憂傷:黯然銷魂者,實唯別而已矣。
“燕子塢前從此醉,杏花林里向來癡”;在倚疊如山的作業(yè)堆里也只剩下:“紅顏老去英雄在,落日牛羊歸去遲”的感嘆!
那一場密謀已久的“華山論劍”也終沒敵過班主任的“高考”人生論。
到底是誰問鼎中原,終究成了我們青春尚未解答的難題!
問題還未找到答案,朵朵鮮花倒是開了又謝,謝了又開;而我也邁進(jìn)了大學(xué)的校園。
精美絕倫的語言、無懈可擊的文字,讓我無可抗拒地選擇了文學(xué)專業(yè)。
我想更靠近她去了解關(guān)于她的一切:這位從小到大陪伴著我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原來她哀怨而多情,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原來他玲瓏而律動,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
原來她是站在人生邊緣上的思考者: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
如今,細(xì)一想來,那時未識人間愁滋味的自己哪會讀得懂這番人生感悟?
或許,那時的自己只是想追尋先輩們的腳步,吟唱一曲行走的詩意:
去走許多地方的路,去行許多地方的橋。
去看許多次數(shù)的云,去喝許多類的酒,卻只愛一個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
古話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一個人的童年經(jīng)歷終究造就了他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
于是乎,現(xiàn)在的我成了一位講臺上的教書人。
課程之余,我也總喜歡和孩子們?nèi)チ牧臅锏娜恕锏氖聝骸?/p>
那是無關(guān)乎考試、不關(guān)于技能的;我們只是單純地從字里行間去感受這大千故事、去體味這人生百況。
那一頁頁令人陶醉的氤氳書香是專屬于我們的詩和遠(yuǎn)方。
也許多年以后,一杯香茗,一卷書,就可偷得半日閑散。
一抹斜陽,一壺酒,也能求得半世逍遙。
到那時,我們會說起書中的哪些故事,我們又會回答出怎樣的讀書意義?
于人生而言,我們窮其一生求索的生命價值到底又會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