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就該寵著富養,我要把我女兒培養出大家閨秀的氣質。”
“我得從小就培養我兒子吃苦耐勞的本事。”
01
一個孩子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間呼吸到第一口空氣。父母已經出謀劃策為他想好了未來幾十年的路該怎么走。
包括上什么小學、升什么初中高中,乃至考什么大學,都已經在量身定制好的菜單上。
然而,他們似乎容易忽略一些精神上的東西,比如孩子的教養。
或者說,在他們的認知中,覺得這個不太重要。
02
我就特別不能接受,作為父母說:“沒關系,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
我請問,什么叫自然而然就懂了?
哦!是和會眨眼和會呼吸會吃東西一樣,長大了就“叮”的一聲立即把這條信息跟二進制代碼一樣秒速存儲在你的大腦里了?
有這想法的父母,您怕是來搞笑的吧?
運氣好。孩子的生長環境是一片和諧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可能他會受環境影響成長的很好。
運氣不好點。孩子的成長空間充斥暴力、謾罵,偷竊、罪案頗多,此時您還是任其自然而然的心態,您可能非常需要擔心十幾年后孩子的狀況了。
03
朋友家的母貓生了一窩小橘貓。老王領養了一只。
一日,隔壁家的小朋友過來玩。小橘貓怕生,窩在貓窩里。
不一會兒小孩上前拽住貓尾巴,就往樓下扔。小橘貓只有2個半月大,四樓扔下去,貓死了。
對方孩子做了錯事,老王希望對方知道這件事道歉并及時管教孩子。
對方賠著笑臉說:
“嘿。就是一只貓嘛,我當是什么事兒呢?”
“多少錢,我賠你就是!”
“孩子還小,長大了就不會了!”
“寵物店又不缺貓,我再給你抱一只回來就行嘛,用得著這么較真嗎!”
老王原地爆炸!
“按照您這個邏輯,我是不是剛才就該當場給您孩子倆大耳光子抽一頓啊?反正他又不會有什么事兒!只是哭兩下疼兩下而已。”
04
法律自然是無法對一個孩子追究責任,難道父母就可以慫恿孩子不去面對自己的行為做過的事?
孩子自然是不懂沒錯。僅僅是因為不懂便被允許了嗎?
如果父母不重視,相同的情況一定會犯第二次。
哪怕你僅僅用孩子能懂的語言,用童話故事也去分析這件事也好,都好過聽之任之,認為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懂了所以現在隨便他、沒關系!
教養,永遠不會過早,永遠沒有晚一點之說。它成于無形,發生于隨時,并在日積月累中人格中體現。
說小了,是沒有教養。說大了,將來便是助紂為虐。
05
有個小偷...哦不,應該說,有個孩子,小時候看到班級里同學的寫字板非常漂亮,于是趁其不注意,拿了回來。
他告訴媽媽,“我知道這樣做不好,可是...”
媽媽說,“誰說這樣做不好,沒事,你還小,現在寫字板是你的了。”
孩子好高興。過了幾天又從外面偷了件大衣回來送給媽媽。媽媽好高興。讓他下次多帶幾件回來。
久而久之,這個孩子長大了,在母親的慫恿下成了偷竊慣犯。
最后膽大包天,竟然要去偷金庫。被當場抓現行。被判死刑。
臨刑前,小偷要求和母親說幾句話。
母親湊近,小偷狠狠咬下了母親的耳朵。母親大罵不孝。
小偷卻憤恨地說:“我小的時候,在我偷第一個寫字板時,你如果揍我一頓,教到我這是不對的,并且讓我改正錯誤的話,我會到今天這地步嗎?”
這個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小偷和他的母親》。
是寓言嗎?是寓言!是現實嗎?會是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