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志鑫。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如何持續加速成長?
兩個多月以前,我還只是空有上進心,但很不喜歡看書,討厭學習,甚至長這么大沒看過任何一本教科書以外的非虛構書籍,如今呢?我很享受學習,抓緊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上廁所都想聽會廣播,說的就是我,現在,我把我轉變的方法分享給你,希望你能有所收獲。
先了解下我2017年做的事情
2017.1.1到2017.2.6(37天)
一千字以上的文章——37天
日記——37天
冥想25分鐘——36天,一天忘記
四點早起——35天,另外兩天起床時間分別是05:30,06:30
得到學習——37天每天平均三小時
中文朗讀——《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1.5遍《領導梯隊》1遍《原則》0.5遍《奇特的一生》1遍
英文朗讀——完成13天
對比我的之前從不學習,成長真的很大。
我是如何做到的呢?
1.聽話照做
2.我的世界由我創造
3.取悅自己
這三點沒有先后順序,我是組合使用的,對我來說第二點最重要。
1.聽話照做
你想學習什么技能,先找到該領域你能接觸到的最牛的人,向他請教,聽話照做,
有條原則,哪怕你根本不知道這么做的意義,你可能覺得完全沒必要,甚至與你過去所知相違背,但請不要想那么多,聽話照做。你在這方面沒有成就很可能就是你的認知有誤。
舉兩個我的例子
在講第一個例子前,先介紹下我認識笑來的時間
2016.11.24我才知道李笑來的,看了他的文章覺得挺有意思,當天在網上下單買了《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是我看到第一本非虛構類書籍。
2016.12.4訂閱了笑來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到目前為止認識他不足三個月,但我能成長這么快,他占了絕大部分原因。
笑來在2016年8月14日《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的文章中提過這樣一個要求:“每篇文章都要只字不差地閱讀,甚至應該反復閱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概念,完全搞不懂在干什么?正疑惑,當天(2016.12.14)就看到他發表了篇文章,叫做“140天10萬人1個實驗”,正好解答了我的困惑。我想這是我的幸運之處,我認識笑來很晚,他的理念都是經過時間的檢驗,經過其他朋友的驗證,而且他是我能接觸到的最牛的人, 更加棒的一點是他的話通俗易懂,讓我這種理解力差的人能看懂,所以我只要聽話照做就可以了。感覺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事情了!
所以
笑來說:“要只字不差的閱讀。”
嗯,好的。
笑來說:“要看讀者留言。”
嗯,好的。
既然決定了就干,反正也沒看幾篇文章,我就從第一篇開始重看,正好算作復習。
這樣我就開始了只字不差的閱讀,既看正文也看留言。每篇文章需要花費兩到三個小時才能看完,哪怕預告類的文章也得看兩個小時,因為留言實在太多了!我不僅看,還做筆記,本來就比別人慢了100多篇,笑來更新速度又那么快,看了十幾篇以后我就開始焦慮,文章越看越多,那會兒剛接觸笑來,自己的操作系統還沒升級,每天抽出一個小時還好,三個小時就不現實了,留言雖然有點用,但感覺也就是推薦個好用的軟件或是書籍什么的,這些我不知道對我生活也不會有影響。
所以不想看留言了,第二天花了三個小時就看了七篇文章,看完感覺真爽,刷新了很多認知,比以前一個多星期才接受一個概念真是高效多了,看完后覺得自己大不一樣,不過這只是錯覺而已,睡一覺醒來后發現之前看的那么多內容忘個精光,我前面看完文章后幾乎全部都運用過一遍,這前后差別也太大了吧!對比后差別只有一個:我沒有看留言,自己認真思考了一下,才知道看留言到底有什么好處。(提前聲明,這是對我的好處,至于你有沒有你的試過才知道)
看留言就是與留言者交流,
笑來的讀者10多萬,性別不同,年齡各異,在生活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小有成就,有的還無甚收獲,有的人急功近利,有的人懷疑自己,有的媽媽懷孕了依然學習,有的人伴侶不上進……
他們個性鮮明,看問題的角度多種多樣,與這么多思維各異的人對同一個話題探討,我能接收到來自不同層面的反饋,可以獲得更多的啟發,思考當然要更深入,看問題的角度也變得更多,其他人掉過的坑我會盡量避免,他們遇到的問題我也會思考,他們好的做法我會運用或是記錄,這么多活生生的事例,極大的豐富了我的經驗,完善了我的價值觀,甚至我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生活都在與他們的探討中漸漸清晰起來,我不知道如果讓我直接實踐這些道理,會走多少彎路,不過就我現在這腦袋,應該會很多吧!
養成只字不差的閱讀習慣后,我做事好像比以前更仔細了,也更加注重細節了,我有個朋友,我搞混了他的姓氏,生氣后不怎么搭理我,習慣了只字不差的閱讀后,無意中通過細節我竟然推導出了他的姓氏,真是個意外的驚喜。
以上是我聽話照做的第一個例子,收獲超乎我的想象,現在來看第二個例子,
笑來說:“小時候不好好朗讀課文的,學習能力都差。”
(參見《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我當初是怎樣錯過一輩子的)
這句話真是戳中了我的心,小學老師讓我讀課文,結果自己讀得很糟糕,磕磕絆絆,該斷句的地方沒斷,不該斷的地方瞎斷,同學們笑話,自尊心受到打擊,所以從那時候開始除非老師讓齊讀,否則一般不會朗讀什么,偶爾聽到廣播里優美的朗讀聲,特別羨慕,隨后嘆口氣,我還是算了吧,讀的那么爛!
看到笑來這句話后,終于明白自己為什么學習能力差了,從小就不朗讀絕對占了很大的成分。二十多年了,我竟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朗讀”?震驚之余查了一下,結果發現寶貝。
分享一下
1.朗讀能改變性格。
性格內向的人說話聲音也很小,如果能堅持朗讀,很容易使其愛講話,性格也能隨之改變。
2.朗讀有利于改變差生。大多數差生的突出表現就是不會大聲讀課文,
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能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3.大聲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于“排空”狀態,有利于記憶材料。
4.需要深入思考或是記憶的學科,如果大聲讀,學習效率一定會很高。
……
這么多的好處,每一個都是我想要的,而做法如此簡單,我有理由不執行嗎?
所以我把只字不差的閱讀改成朗讀,凡是需要讀的東西都朗讀,朗讀20多天,以上所有的好處在我身上都得到印證。
比如:
第一眼看到《領導梯隊》其實很不喜歡,真難,完全看不懂,不過笑來說這是必讀書籍,那只能硬著頭皮讀了!真正開始讀才發現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倒不是我能看懂,而是因為朗讀的時候需要集中精力,你會盡可能的調動腦細胞去思考你在讀什么,它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所以你也不會有心思考慮其他,通常我都是計時器響了,才發現時間到了,讀到有趣的地方,再轉一圈,接著讀。
所以我很輕松就讀完了整本書,讀完后發現這本書挺好的,值得反復朗讀。
還有個意外的驚喜,
耐心好像也提高了,前兩天查閱“形式邏輯”,我翻網頁加載了好幾頁都沒加載完,要是過去,自己早不干了,感覺這個概念不說人話,又臭又長。笑來推薦,那還是看吧。我用的方法還是朗讀,那天我花了101分鐘才把那個網頁讀完,讀完才發現這個概念挺有價值的,平時思考表達的時候都可以運用,過后實在好奇,查了一下那那一頁一共有14550個字。
這是我聽話照做的第二個例子。
現在分享第二點,這也是今天分享最重要的一點。
2.我的世界由我創造
你的世界是你自己創造的,你的開心,你的不開心,你的幸運,你的不幸運……
若你自認不是讀書的材料,即使有時間也不會用來溫習,因為你認為讀了也不會懂,結果考試一塌糊涂,然后你對自己說:“果然我不是一個讀書的料!”
我小時候朗讀課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次沒讀好,就不再讀了,別人讀的好,羨慕之余,覺得自己不可能讀好,從沒想過練習,結果就是一直讀不好,反過來再強化自己的認知,你看,我就是不行,我就是讀不好。
上面兩個都是自證預言例子,相信什么最后就得到了什么結果,過去不知道這個原理,被坑了很多次,現在知道后不好好利用一下真對不起自己。
那如何利用呢?先有意識的為自己設立一個預言,可以是你希望做成的事情,可以是你渴望習得的能力,接下來想辦法讓大腦相信你是可以做到的,甚至不用刻意做,你的行為無意識中就會向其靠近,你等著預言的實現就可以了。
還是舉兩個我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
我每天早上四點起床,但從不會影響自己一天的效率,我用不著喝咖啡,也用不著喝茶,我不需要借助這些手段來讓自己保持清醒,因為我不需要!
我怎么做到的呢?
在我準備執行四點起床的時候,我看的不是別人起床的技巧,而是收集資料重塑思維
首先,我讓自己相信早起不會影響健康,不然得不償失
我查閱后發現,睡眠時間的長短,有很大的個體差異,與睡眠時間長短相比,睡眠質量更為重要。睡眠時間6-8小時最好,有的短睡眠者只需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即可得到充分的休息,也就是說我不用非得睡八個小時,如果你希望自己睡七個小時就可以,那你就堅信你只需要睡七個小時,把“人必須睡夠八個小時,不然影響健康”的觀念丟掉。
其次,找到例子證明四點起床的可行性
四點起床可行嗎?上網一搜例子一大把,有王健林,科比,庫克,紀元……
他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人都做到了,也就是說這件事可行,既然做到的人一大把,你想做的話也是可以做到的。
只有自己這樣想,生活才不會受影響,當你白天不想做事的時候,你也就不會找這樣的借口,說:“我今天起太早了,好瞌睡啊!要不我休息一下?”你會找問題到底出在那里,而不是給自己偷懶的機會,事實上,你去個廁所喝口水就沒事了,所以要先把這兩個想法牢牢植入自己的大腦,不要給自己找借口的機會。
最后你再搜有什么早起技巧。
既然提到早起技巧,我分享兩個點,第一是你可以先了解一下睡眠周期這個概念,了解就好,沒必要深究或是測試自己的睡眠周期,因為一個軟件就可以搞定,叫sleep circle ,它會自動在你淺睡眠的時候把你叫醒,第二是紀元的雙鬧鐘法,他有本書叫《哪有沒時間這回事》,里面就提到這個技巧,我能早起全依靠這兩個技巧,你可以找書來看一下,如果你能把sleep circle和雙鬧鐘法組合使用效果會更佳。
我利用這樣的辦法37天中,早起35天,所以說效果還不錯。
這是我的主動利用自證預言的第一個例子,先讓自己相信早起不難,再找到技巧輔助自己早起,所以我每天的早起很輕松。
現在來看第二個例子
笑來有個演講叫“如何使自己變傻”,里面有個學生覺得學英語難,哪怕比別人努力,學的也不是很好,他其實是自己把自己騙傻了,我想既然能把自己傻,肯定也能把自己變聰明,改變一下思路就好了。
我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告訴自己學英語很簡單,要多簡單就有多簡單,只是告訴還不行,還得讓自己相信,怎么相信呢?找例子!例子真的很多,身邊雖然沒有,但網上能找到很多,多讀一下他們的事例,瞬間對自己學英語充滿自信,其中有一個回答特別絕,
有人問
“托福上 110 分需要英語達到什么水平?”
那個人回答
“我覺得110大概是native speaker比較聰明的小學生水平吧”
看后,我立馬反問自己:我難道不如一個小學生?怎么可能,我的認知水平比他們強多了,一個人的回答你可能不相信,但大多數人都這么回答,你總該相信了吧,心里障礙突破了,學英語時就不會有心里負擔,學起來才能更帶勁。
至于學習方法呢,我找到個很棒的例子,跟你分享下,反正我信,至于你信不信,由你了。
故事是這樣的:發掘特洛伊城遺跡的德國人希泊來,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天才。他在短短的時間內,學會了許多國家的語言,用的是朗讀的方法。他即使閱讀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地大聲朗讀,一直念到深夜。聽說,希泊來數次被房東趕出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結果,每一種外語,他僅用了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就都學會了。
看來朗讀好處挺多,不知道你想開始嗎?
我已經開始13天了,而且越讀越帶勁,發現自己好像真的喜歡上英語了。
這是我主動利用自證預言的第二個例子。
自證預言可以運用在生活各個方面,讓自己開心,讓自己幸運,讓自己成為積極進取的人……
所有你想要的都可以創造出來,有些人不開心完全是自找的。
我的世界由我創造,你的呢?
現在分享最后一點,這一點很好玩。
3.取悅自己
如果討厭一件事,有人逼迫或許會做,沒人逼迫能持續下去的寥寥無幾。
我們認為那些有成就得人很拼命,很辛苦,但他們自己并不這么認為,他們樂在其中。
這也就是為什么笑來說:“做一件事花再多時間去思考意義所在都是值得的。”如果真的找到意義,沒人逼你都會做,甚至是誰不讓你做,你還會和他急。但是找到意義并不容易,不能因為沒有意義就不做,你得邊做邊找,為了在找到意義前能持續做下去,你可以把它變成一件你愿意做的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它變得好玩,讓自己喜歡。
比如早起,很多人都是三分鐘熱度,開始還能按時完成,沒幾天可能就想放棄了,如果想要持續下去,就得喜歡上早起,每天強迫肯定是不行的,那該怎么讓自己喜歡早起呢?我的做法是提前錄了一段夸自己音頻,比如: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我要開始享受這一天了,我喜歡努力的自己,我喜歡早起的自己,在別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我已開始了自己一天的行程,我變得越來越優秀……人在剛剛清醒的時候,頭腦是不清楚的,潛意識會接收到這些信號,你的行為會無意識的靠近音頻所說的內容,而且聽完后自己通常是一天好心情。當然你也可以錄自己的愿景,用話把愿景描繪出來,剛醒來就把音頻打開,聽完后你對這一天的生活充滿希望,這一天也會變得很美好,把早起和聽音頻聯系起來,你會不會喜歡上早起呢!很好玩的,你可以試一下,哪怕沒用,自己夸自己有不吃虧。
再比如運動,一開始也別抱著減肥的目的,總覺得聽起來好自虐,運動就是讓自己更健康,現在空氣質量那么糟糕,買了個瑜伽墊,在家里就能鍛煉,找個長相好,身材好,動作標準的健身視頻跟著做,可能你做著做著忽然喜歡上對方那樣的身材,這時你打心底里會喜歡上運動,想要通過運動得到這樣的身材,你會找更好的方法達成自己的目標,也就不會走彎路,想要通過節食減肥了!
再比如學習,比較難懂的科目你就定個15分鐘的鬧鐘,告自己我只學15分鐘,15分鐘一到我就不干了,15分鐘很短的,聽起來也沒那么難,你可能會試著做一下,等你真開始做,就會發現沒自己想象中那么難,通常鬧鈴響了,你還再想做,那就再定15分鐘的鬧繼續做。
生活沒必要過的苦大仇深,想辦法給自己找點樂子,剛開始做一件事先把它簡單化,當個小游戲一樣玩一會兒,玩開心了,玩進去了,也就愿意做了,愿意做才會持續做,這時你能找到做這件事的意義,那就更好了。
反正得做,自己給自己找點樂子,開開心心做完不也挺好的嗎?
分享幾個我心情不好時的解決辦法:
郁悶了,站起來走走,伸個懶腰,找個鏡子笑笑
笑來有個微信公眾號,叫笑來,不開心了,你就去調戲一下他,讓他給你笑一個,或是讓他給你唱首歌,他的樂觀與堅強會感染你,才多大點事呢,就不開心了,而且他的笑聲很萌,反差萌!
沒斗志了,找首歌聽會,或是找個沒人的地方跟著吼兩嗓子。
頹廢了,看看勵志電影,平時就要多鼓勵自己,自己鼓勵自己有個好處,什么好詞都可以用,而且要坦然接受,因為你配得上!
感覺人生昏暗,心情壓抑,各種倒霉,拉上窗簾睡覺去,醒來又是美好的一天,霉運也自動消失。
最后我想說:
我們每天能使用的意志力是有限的,我們做的所有決定,是選擇現在起還是繼續睡?什么時候鍛煉?鍛煉幾分鐘?現在要不要學習?這些選擇都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我們總是羨慕自律的人,其實你不知道,他們的做法才是最輕松,最省事,他們把自己的行為套路化,減少了他們的決策疲勞,當行為成為慣例,做這些事情已經不需要意志力了,生活就會進入自動駕駛模式,所以想持續做,要盡快把它模式化,別總為難你的意志力了。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分享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