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思考,總結概括
在動筆寫文章之前,將所有的信息分類歸納,抽象概括,并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表現出來。由此形成金字塔結構,越靠近塔底的內容越具體,越向上表達的思想越抽象,且下部內容對上部思想起到解釋和支持的作用。
一篇具有金字塔結構的文章其縱向上任一層次的思想必然是下層思想的概括;在橫向上每組的思想必然屬于同一邏輯范疇并按邏輯順序排列。邏輯順序只有四種:
- 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 時間(步驟)順序:第一,第二,第三
- 程度(重要性)順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不同的邏輯順序對應著不同的思想組織方式。
2. 金字塔內部的結構
3. 如何構建金子塔
** 自上而下法**
首先確定文章的主題,以及讀者對該主題的了解,然后利用序言的結構將頭腦中的觀點,論點,想法一一梳理。
- 明確主題
- 設想文章的讀者會有什么問題,如果設想不出,轉跳到4
- 寫出對問題的答案,如果暫時不清楚答案,則要注明有能力回答該疑問
- 說明“背景”,把要討論的主題與“背景”結合,做出關于該主題的第一個不會有爭議的表述。
- 指出“沖突”,當讀者看完“背景”后一定會問:“對,是這樣的,然后呢?”此時應該考慮“背景”中發生了那些能使讀者產生疑問的“沖突”。例如出現了明顯不應出現的變化or違反常識的事件。
- 檢查“主要疑問”和“答案”,確保讀者看完4.和5.部分后產生主要疑問(作者想要解釋的疑問)。
設計巧妙的“背景-沖突-疑問-回答”模型可以吸引讀者,讓讀者保持閱讀的熱情,不斷與其進行“疑問>回答>新疑問>……”模式直到讀者完全了解作者思想。
** 自下而上法**
很多時候,我們還沒有想清楚,有時無法確定主題;有時不清楚讀者的疑惑,此時可以通過以下三步理清思路,組織思想:
- 列出想要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
- 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邏輯聯系
- 得出結論
** 注意事項**
- 動筆之前一定要搭建結構,優先嘗試自上而下法
- 序言先寫背景,序言的主體包括背景,沖突,疑問和回答四部分,先寫“背景”有助于準確找到“”沖突“”和“”疑問“。
- 多花時間思考序言,不要省略,很多人喜歡跳過序言,先寫主體部分,這很容易導致結構混亂
- 將歷史背景放在序言中,要記住:正文部分應當只包括思想(會引起讀者疑惑,讀者不了解的內容)
- 序言僅涉及讀者不會對其真實性提出質疑的內容
-
在關鍵句層次(金字塔中部),更宜選擇歸納推理,而非演繹推理。即使是以演繹的順序發展的思想也可以將其用歸納的方式表現出來。
例如:
演繹的順序發展
圖片來自《金字塔原理》
歸納的方式表達
圖片來自《金字塔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