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國慶這個國慶我干了些啥呢?
- 看了幾本書《看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趣味心理學》《掌握需求過程》
《看見》
這本書讓我了解柴靜,讓我了解記者,讓我了解土地,了解這個社會各式各樣的人。跟著她的筆,我過了一回癮。
其實,當我最初填志愿時,我想選新聞這個專業,當我跟一個“有知識的長輩”交流時,我跟他說了這個想法,他問我為什么想選這個專業,我說以后想做記者。
可以到處跑,可以了解不同的人,可以寫東西,多好啊。
當時他的反應是:“你以為選新聞專業就和你想的是一樣了?就是記者了?”,我忘不了他的表情。其實我也知道一切不會向我想象的那么美好,但如果我當時真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我想,我該是怎樣的活著?
讀完了她的書,我還有很多需要了解的:
- 陳虻是個什么樣的人?像我這樣沒人帶的人該怎么學習?
- 老郝、好范、柴靜的友誼讓人羨慕,如今孤獨的我,到底什么時候能找到合適自己的群體?不是我不想融入目前的群體/團隊。但是真的,知音難求。找到一群臭味相投的人,確實太難?;蛟S我該重新修改自己的三觀,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 了解盧安克的思想,毫無疑問,這個人的思想有些部分值得學習,后面需要花時間了解。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老羅的演講紀錄,不多說,這個人也是值得了解的。后續我還要做:
- 讀一讀老羅推薦的書
- 老羅的一些精神和技巧說到這,當我一起看這兩本書時,發現柴靜和老羅很久就認識了,兩本書里都提到汶川大地震。
但是柴靜有一句話形容老羅。
“這個糙漢。”
不得不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為什么這么說,當你發現你喜歡的幾個人,他們彼此也相互欣賞,那是什么心情?
“恩,不錯”
老羅,柴靜,崔永元,左小祖咒...
后面深入了解也許還有更多。
剩下兩本不說了,國慶回家,反正都是要好好照顧身體,以后需要注意。
另外,最近盡量在擠時間學android,我想盡快入門,度過這段門口徘徊的時間,我知道現在要是懶散,后面再拾起又要花更多的時間。加油。
最后加一句:
我實在是對簡書首頁推的一些文章感到反胃,看見大部分標題就讓人惡心。
都是什么“你”什么什么的,這個“你”,多半為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