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不是有手就行?”
對于網上沖浪多年的人來說,這種句式可謂見怪不怪了。但我開始認真審視它,是從一個初中生口中聽到的時候。
吃過團年飯,小孩子們三三兩兩抱著手機打游戲,大人們則在一邊嘮著家長里短。聊著聊著,就聽到某親戚抱怨她上初中的女兒物理成績不好,于是正在跟我聯(lián)機的一名初三小伙便悄咪咪在我耳邊說:“物理不是有手就行?”
我愣了,我真沒想過會從他嘴里聽到這句話,那一瞬間我肯定表情特別尷尬,因為我注意到看著我的小伙子也逐漸表情尷尬了起來。要知道,一年前給這位語出驚人的小伙子輔導功課時,他連數學里最基本的等價代換思想都整不明白,講解題目時我?guī)锥缺罎ⅲ€差點治好了持續(xù)多年的低血壓。
然而就是這么一位連普通高中也基本無緣的學生,此刻卻輕描淡寫地說著對他而言最荒唐的話——物理不是有手就行?
我初三時天天熬夜玩游戲,上課打瞌睡,也還是班里前幾名,中考時在數學考場上睡著了,也還是勉強考上市重點,看上去似乎學習沒怎么費力的我也從來沒有一刻產生過這樣優(yōu)越的想法來。又不是智商高達250,怎么就有手就行了?連滿分都考不到,怎么就敢說有手就行了?
這讓我想起另一件事來。
記得是國外某人用樂高積木和電動元件做了一個遙控的多足機械昆蟲,還帶有活動的駕駛艙和炮臺。哪怕是我這種從小玩國產積木長大,后來又學了計算機的,一時也想不明白這么多條腿究竟要用怎樣精巧的結構去傳動和控制。
當我和其他觀眾一樣還沉浸在驚嘆和贊美中時,突然看見某條評論說,這種東西學個三年,小學生都會做。
被群眾質疑后,評論的人又說自己學了幾年電子樂高,做這個確實不難,就是要花點時間,雖說做不到視頻里的這么好。
我不禁迷惑了,既然他知道自己學了幾年也達不到別人的完成度,卻又大言不慚地說這東西“小學生學幾年都行”,所以這意思是說他承認自己還不如小學生?
事實上如果真的有做過樂高原創(chuàng)設計,就會明白控制電機是非常容易的,可能小學生學幾天就會了,真正難的是機械設計——如何設計并實現(xiàn)一個機械結構來模擬昆蟲爬行行為。第一個實現(xiàn)方案的人往往要面對成堆的細節(jié)問題,而看見別人的成品了,再照葫蘆畫個低配的瓢那才真的是“有手就行”。
反正我自信我做不到這么好的設計,但是不知為何還有明明做不到卻話語里滿是不屑的人。
本來我以為說這種話的人都是因為自身不夠優(yōu)秀,所以才需要擺出一副“這事對我來說太簡單”的心態(tài)來營造滿足感,直到我看見有人說:“武大不是有手就行?”
從上下文看出這人說的有可能是真的,他可能享有非常好的地域教育資源并且比較聰明,然而這話卻深深地刺痛了我,畢竟我有手,但我不行,我考不上武漢大學。
為什么明明比別人優(yōu)秀卻還是要擺出一副不屑的樣子?
是“何不食肉糜”嗎?并不是,他必然清楚985名校始終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考上。不如說,正是因為他知道這一點,他清楚很多人考不上,這么難的事情,對他來說卻輕而易舉,越是如此,就越能成倍放大他的優(yōu)越感。
這樣看來,各種“有手就行”本質上也沒什么區(qū)別了:
“我”在某方面一般般,但看見有人在這方面很吃力,這么簡單都做不到?“我”可是很輕松啊!于是“我”通過貶低對方,和抬高自己,獲得了優(yōu)越感。
“我”在某方面一般般,但看見別人在這方面受褒獎,是不是吹過頭了?“我”也能輕松做到好嗎!于是“我”通過高估自己,或者低估對方,獲得了優(yōu)越感。
“我”在某方面很優(yōu)秀,別人都很吃力,但對“我”來說巨簡單好吧!于是“我”通過對比,加倍抬高自己,獲得了優(yōu)越感。
重點不在于簡單,在于用輕蔑和不屑的口吻突出某件事對自己而言只需要動動手指,還要使用反問句以強調這件事簡單到難以置信——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還需要動腦吧?這種浮夸的智商對比瞬間滿溢出刺鼻的優(yōu)越感來。
可能人沒了優(yōu)越感就會很難受吧,這也不難理解,在原始叢林中,保持優(yōu)越可能是物種競爭的一部分,比其他個體更強壯、漂亮,代表更有優(yōu)勢,更有生存和繁衍的價值。然而文明社會里,直接表達出“我比你強多了”就顯得有點刻意了,少了些文明的感覺,時間久了,被壓抑的情緒通過另一種方式釋放了出來,變成了一個奇怪的屁。
是的,優(yōu)越感就是個屁,人們都討厭聞到他人放的,但自己又時不時放點出來,人之常情嘛,注意一下場合和方式倒也無傷大雅。可有時候為了讓自己放得不那么明顯或者故意讓別人猛吸一口,就得換個聲音或者摻點別的味道,于是催生出各種凡爾賽和奇奇怪怪的表達,例如“有手就行”,還必須加個問號。
當然,作為文明人,放下優(yōu)越才是更加“優(yōu)越”的選擇。畢竟這么簡單的事情,總不會有人做不到吧——
放下優(yōu)越不是有手就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