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多讀書。
肚子里裝點兒墨水總是好的,不至于吵架的時候想不出妙語來。博覽群書總是好的,不至于遇見小事擰巴得差點看透生死。這是讀書之妙。
另有讀書之趣,我曾經看畫展的時候,發現藝術家的心境總是難以洞察,看似簡單易懂的畫總是不那么簡單易懂,看似別有深意的畫其實也許簡簡單單。而我作為一個“畫界”的外行人,曾有幸在書上看到具體看畫的“方法論”,才得到救贖。書上說,看畫的時候要站遠一點,微抬下頜瞇著眼睛看,方能看出畫家真意,才能感受到畫遠近朦朧的美感。果真,遠看有意境,色彩搭配層層疊疊,美麗景色躍然畫布,實在是妙。曾經近看,慘不忍睹的色調混雜,濃厚得像夏天運動場上少女的汗漬,常常在畫廊擰巴出人生哲學來,后來才發現啊,全是自己想多了,有些畫,就是畫。
文章是“詮釋你的偏激”,那么畫就是描繪你的偏激。
第二,近視的好處。
一來,看畫的時候可以比別人站得近,同樣能夠模糊出自己的風味,品出自己的審美來。
其次,看不清東西可是難得的智慧。眼睛模糊了,少些是非入眼,換得個心亮澄明,豈不美哉!眼睛能夠看到自己想看的、喜歡的、愿意的,也就夠了,多了無意義。
最后,夜晚無所事事又想“沉迷”網絡的時候,越來越模糊的視力會在夜間悄然提醒你:“瞎子,夜深了,早點休息。”這時候匆忙合上電腦,一邊聽著樓上夫妻突然激烈起來的爭吵,一邊和心靈進行一次溝通,緩緩進入夢鄉,也是極美的事情。
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