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主機A的用戶A 給 主機B的用戶B 發送郵件
1、7層通信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每個分層上,在處理由上一層傳過來的數據時可以附上當前分層的協議所必須的首部信息。接收端對收到的數據進行 首部與內容分離,再轉發給上一層,最終將發送端的數據恢復成原狀。
2、會話層以上的處理:應用層寫入的數據經由表示層格式化編碼,由會話層標記順序后發送。
例子:用戶A發郵件給B,內容為:早上好
應用層:
A點擊發送郵件,進入應用層協議的處理。該協議會在傳輸的數據前加首部。首部標明了郵件內容為早上好以及收件人為B。
B收到郵件,分析數據首部與數據正文,并將郵件保存到硬盤或其他非易失性存儲器以備進行相應的處理。
表示層:將數據轉換為網絡通用的標準數據格式
會話層:決定采用何種連接方式,首部記錄著數據傳送順序的信息
3、傳輸層以下的處理
傳輸層:會話層負責決定建立連接和斷開連接的時機,而傳輸層進行實際的建立和斷開處理。在兩個主機之間創建邏輯上的通信連接。傳輸層會確認數據是否到達。
網絡層:在網絡已經互相連接的環境中發送數據。發送數據過程中目的地址至關重要
數據鏈路層、物理層:通信傳輸實際上是通過物理的傳輸介質實現的。
數據鏈路層:在這些通過傳輸介質互聯的設備之間進行數據處理。
物理層:將數據的0、1轉換為電壓和脈沖光傳輸給物理的傳輸介質,而相互直連的設備之間使用地址實現傳輸。這種地址稱為Mac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