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近期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讓我學到一個新的名詞——“精致窮”,一種與我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什么是精致窮?
也就是說,那些雖然賺錢不多,但花錢卻不少的年輕人。為了買到喜歡的東西,即使窮得明明白白,也要覺得自己活得精致而閃亮。
王漫妮年紀輕輕“精致窮”,有錯嗎?
我想,這很難用對或錯來一概而論。“精致”沒錯,“窮”沒錯,追求“精致”也沒有錯,因為這會讓我們有所動力。
以前聽過幾個朋友的經歷,從事金融、公關等行業,在入行的時候,需要好一點的服飾以及在初期結交或維持人脈,也有用來去學習某種技能,雖然費用不菲,但能明確增加未來的選擇或機會,這樣花錢只要不過分,也是應該花的。
但是,我們在追求“精致”的這個過程中,過于盲目跟風,超過自己的力所能及范圍之內,追求“精致”等同于花多少錢買名牌的包包、衣服、首飾等等,靠透支未來、分期付款的方式,支撐著眼下精致的生活,維系著表面光鮮,然而每天帶著數字的焦慮醒來,我們真的開心嗎?
假如把精致窮當成一種人生策略的話,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策略會減少我們的人生選擇,只能讓選擇越來越少。而多一些積蓄,就多一些主動性。
對比下,雖然自己的工資在當地也不低,但生活似乎從未大手大腳過,可能是跟自己是金牛座有很大的關系。除了日常吃喝不太計較,通常情況下,買東西一般都追求性價比,最后盡量挑選質量好又便宜的,因此,自己上班這幾年從未有過“月光族”的經歷,積蓄也在不斷增加。
我反思過自己目前的生活,都是因為自己有一些積蓄,才在做選擇時能夠有些主動性:
弟弟到了適婚年齡,相親多次,都因為沒有買婚房被拒絕,父母一籌莫展。因為我們姐妹仨上班都比較早,手機都有些積蓄,主動跟父母商量給老弟購買套婚房,我們仨幫忙湊了三分之一,父母弟弟出了三分之一,最后又借了點兒親戚的,最后全額購房。購房后不到半年,弟弟便完成了婚事,真是幫家里解決了很大的負擔。
要孩子的時候,正好也是老公剛剛創業,新公司才起步,也是因為自己手里有了一定的積蓄,才決定要這個孩子。
之前家里只有一輛車,等孩子大一點兒時,我決定再買一輛車,這樣帶孩子出行就不用老看老公的時間。這事兒想好后,跟老公簡單溝通了下,一個星期后,他幫我選好車,我自己就全額付款了。可想,如果沒有財務上的自由,自己不會這么果斷。
當然,并不是每一次的重大選擇都需要很多錢,但哪怕有一點錢跟沒錢或者欠錢的心情和狀態就完全不一樣。錢在很多時候,就是人的底氣和膽量。
因此,精致窮對或錯,主要還要看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在大多數情況,要是單純的把錢花在享受上,去減少選擇就是錯的。但花在增加個人能力或者讓你增加選擇,就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