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推薦過這本書,就買了來讀。作者寫,阿米爾接到拉辛汗的電話,說: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就這樣,拉開了故事的序幕。
他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解讀了戰爭前后的阿富汗,語言力透紙背。作者從“我”的角度來描寫,讓讀者有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喜歡他在前言里說的:于我而言,寫作總是服務于我自己,是一種把故事告訴我自己的行動。我寫下它的時候,意識中的讀者只是我自己。這樣的情感,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是一個人在危急時刻來不及隨機應變的木訥,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候對良心的拷問。它就像一杯苦咖,知道它很苦,你卻欲罷不能,被它牽引著,一口一口,喝完,隨著它,跌宕起伏,回味無窮。
剛看完幾章,就停不下來了,想一口氣把它看完,很久沒有這種迫不及待的感覺了。眼前浮現一個場景:藍色的、紅色的、黃色的風箏,隨風起舞,飛向遠處,飛向自由,一群孩子,在努力地追,這是多么恬靜的畫面啊。
阿米爾是富家孩子,母愛的缺失,導致心靈的殘缺。在風箏比賽后,他背叛了仆人哈桑,看著哈桑被侮辱,也沒有幫助他。后來,還故意把錢放他被子下面,為的是讓父親趕他們走。最后,因為戰爭,父親帶他逃去美國。多年以后,他為了給自己贖罪,把哈桑的兒子,也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的孩子,帶到美國。
或許,我們也會像阿米爾一樣,在年幼無知的時候,因為軟弱,在惡勢力面前妥協,傷害了對自己好的小伙伴。時過境遷,想彌補的時候,卻早已物是人非了。這時候,你又會怎么做呢?
阿米爾的行為,可以用得上“卑劣”兩個字。但是,我想,每一個讀者,可能都會選擇原諒他。因為,每個人心里,可能都有一個阿米爾,懦弱、無能、嫉妒。但是,他為了贖罪,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為了阿米爾藍色的風箏,哈桑被幾個少年傷害,哈桑對阿米爾承諾過,“為你,千千萬萬遍”。所以,哪怕一次次遭受背叛,一次次受到傷害,也要守護我們的友誼,這是一種怎樣的堅持呢?友誼是什么呢?是兩個人一起玩游戲,談天說地?是的,但不僅僅是這些。有的友誼,是哪怕搭上性命,都要保護對方的責任。那種不含任何雜質的無條件的信任、忠誠和愛,讓兔唇的他,簡直像天使一樣,在夜空中熠熠生輝。
善和惡,有時就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有的謊言是為了成全,有的謊言是為了私利,有的謊言是為了逃避真相。我們無法斷定謊言背后的真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一旦說謊,就剝奪了別人知道真相的權利。人性是復雜的,永遠不要去考驗人性。但是,哈桑的忠誠,對友誼的維護,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閃光點。
?書中的感情,催人淚下。阿米爾的懦弱,哈桑的忠誠,愛情的悸動,親情的荒誕,對過去的自責……像是再現了一個血肉模糊的現實,殘酷、逼真、觸目驚心。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一時的猶豫,終生的不安。
看完最后一頁的時候,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欣慰 、遺憾、惆悵,百感交集,書里的手足情、朋友情、夫妻情,都讓人深深地震撼,苦澀、心酸,淚目。
生命就像我們眺望的遠方,有藍色的風箏,在高高飄揚, 我們努力追,我們仰望,追的時候,手指會流血,我們會跌倒,有困倦,有懈怠,有堅持。但是,為了心中的信仰,我們會一直追。
書中有很多優美的句子: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被真相傷害總比被謊言安慰好。我們總是陷在悲傷和自戀中。我們在失敗、災難面前屈服,將這些當成生活的實質,甚至視為必須。我覺得自己好像墮入萬丈深淵,拼命想抓住樹枝和荊棘的藤蔓,卻什么也沒拉到。當罪行導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獲救。我想把自己撕成碎片,離開這個地方,離開現實世界,像云朵那樣升起,飄蕩而去。
勇氣不一定可以讓我們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但是,膽怯卻可以毀了我們的未來。不要相信宿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們要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做一個追風箏的人,你努力跑,我努力追,總會有追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