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座有著“山城”、“霧都”、“橋都”美譽之稱的南方盆地地形城市,除了擁有“輕軌穿樓”、“洪崖洞”、“解放碑”及各種或麻辣或鴛鴦或九宮格的重慶老火鍋這些城市名片之外,還有一個被重慶市民稱為山城“棒棒軍”的特定群體,這個群體也是這個城市的獨有的特殊文化符號和特有的城市元素。
一提到棒棒,大多數的人們可能馬上就會聯想到曾因一張照片成為公眾熟知的一位網紅人物--冉光輝。
當年的這張照片里,年紀尚輕的冉光輝站在陡峭的、富有重慶特色元素的梯坎兒上,光著膀子,左肩背上扛舉著一個巨大的綠色麻袋,而右手則緊緊的牽著當時僅有3歲大的兒子,正在一步一步下梯坎兒。眾多網民被其“肩上扛的家庭,手中牽著未來”的堅韌所感染,這張照片也讓冉光輝成為了山城重慶棒棒軍的形象代言人。
今天,這一特殊的符號和元素仍然歷久彌堅的鐫刻在這個城市特別是沙坪壩、渝中渝北等極富重慶特色的老城區一帶,盡管人數略減,但元素依存。初到重慶的人,無論是否喜歡,“棒棒”都是走在路上幾乎不能忽略的群體,他們或三三兩兩席地而坐,或是弓著背扛著比自身大得多的貨物與你擦身而過。他們普遍年紀偏大,神態慵懶,衣著隨意,可只要一來活,身體的力量就會從雙臂的肌肉中凸顯出來,貨在肩上,每一步都堅如磐石。
棒棒的產生,主要還是源于重慶的特殊地形和港口經濟,整個城區依山而建,出門就爬坡,下船即上坎,搬運東西成為難題。重慶市民于是習慣了這樣一種生活方式——大到買家具、電器,小到買幾斤肉,如果不想自己動手,叫一聲‘棒棒’,即有人應聲而到,包送上門。而眾多的棒棒,他們誠懇憨厚,純樸實在,干起活來,往往會用一百多斤的體重扛起近五百斤的針織貨物,更因力氣大、守誠信、不怕吃苦、不怕吃虧而受到廣大雇主的青睞。
假如,你置身在城市的商圈,或坐在重慶的公交車上,不論是在服裝鞋帽、床品窗簾等車輛限流,人頭攢動的經營場所,還是經過公交線路的每個站臺,你總能看見好多腳踏解放鞋,揣著竹筒或木棒,用雙肩扛起生活的“棒棒軍”的身影。
他們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待客,或單人獨坐抽煙喝茶。每個人的身邊或手上,都有一根一米左右長,表面已被歲月打磨得十分光滑的木(竹)棒,或用肩扛著,或用手握著,或把棒的一頭斜支在旁邊樹上,棒子上都系著兩根長度不同,顏色各異的用于捆綁、固定貨物的尼龍(棉麻)繩。
別看他們有的聚圈聊天,有的獨坐小憩,但同時都在用自己敏銳獨到的專業眼光,掃描觀察著進出商圈大門和從公交車上下來的每一位行人,憑借自己多年積累的行業經驗,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敏感犀利如人海尋寶一般檢索尋找著新的雇主作為下一單生意的合作對象。
作為一種特殊的謀生手段,由于“棒棒軍”群體的流動性和隨意性極大,官方不可能獲得具體準確的數字。但不管如何,數字的逐年遞減確是一個大趨勢。
的確,隨著交通和運輸方式的改變,比如碼頭,都機械化裝箱,不需要“棒棒”扛了,不少人有了私家車,不需要“棒棒”搬了;體力強度大,工作環境差,收入少,促使一部分年輕的“棒棒”放棄祖業選擇改行了。
最重要一點,黨的富民政策惠及千家萬戶,身居農村的農民不僅享有了低保,還可享受好多方便快捷的產運銷政策,一些"棒棒"不需要再靠肩挑背扛,也可以回鄉過安穩日子。
雖然,“棒棒軍”的數量呈逐年減少趨勢,但這也同時說明了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日益改善,變得更好更穩定了。
閑聊中,土生土長的山城人語氣端正,表情嚴肅地感言道:不管今后“棒棒軍”這個特定的群體會怎么樣發展,或者以什么方式結束,但是這座城市及見證了這座城市更替發展的老重慶人,會永遠銘記“棒棒”們對重慶經濟發展,對山城人們的生活條件改善,對社會文化建設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千真萬確,如果沒有棒棒大軍日積月累的付出,沒有棒棒大軍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持之永恒的追求,沒有棒棒大軍的辛勤勞動,今天,朝天門的批發市場就會周轉不靈;這個城市賴以生存的居民,生活根本不會那么方便;傳承紅色血脈的山城重慶就不可能會有今天日新月異的發展。
聊到棒棒軍這個群體對城市發展的貢獻和意義這個話題,我想,大多數重慶人民特別是現在仍然在從事著棒棒行業的重慶勞動人民,都應該記得當年在重慶萬州考察調研的領導人在港口碼頭和群眾親切交流的場景。
當時,看到60歲的“棒棒”何紹強后,領導人走過去接過他手中的用于謀生的扁擔說:“已經磨得很潤滑,看來干這行有年頭了。”并關切地撫著老何的腰,問他腰背怎么樣?叮囑他干活時注意身體,千萬保護好腰。
離開萬州港碼頭前,領導人對“棒棒”們深情地說:“你們很了不起!每一分錢都是流汗掙來的,是中國人民勤勞的象征。”他說,中國發展有潛力,有韌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勞。推動中國發展需要負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擔當、不負重托的“棒棒精神”。這是對重慶棒棒們的最高褒獎。
重慶,因棒棒大軍而變得更便捷,城市現代化、智慧化進程更快。雖然,未來的某一天,見證這個城市發展變化的棒棒大軍,最終會因城市的高度發展而逐漸隱藏消失。
“棒棒軍”,山城的又一個社會文化景觀!“棒棒軍”,山城特有的“重慶”元素!